xinde

陕西:西安大唐西市展示基督徒抗战老兵张天保生平事迹


2015-09-07 09:52:58 作者:西琳 来源:信德网

    信德网讯 为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由西安大唐西市文化旅游公司、陕西抗战老兵营主办,广东省收藏家协会军品专业委员会协办的“抗战中的陕西楞娃暨二战单兵装备展和关爱老兵摄影展”于8月13日至9月6日在西安大唐西市丝绸之路风情街B区首展。展览内容包括:二战期间各国单兵装备、陕西抗战老兵影展和陕军抗战史。

大唐西市丝绸之路风情街

    在陕军抗战史展厅,展示了张灵甫、杜聿明、胡琏等十余位陕西籍抗战将领的戎装照及抗战事迹,该展厅内,还设有四个展柜,其中有两个展柜展示的是基督徒抗战老兵张天保先生坎坷曲折的戎马生涯和感人至深的信仰见证。

张天保先生戎装照

   信德网通讯员介绍说, 第一展柜展示的是张天保先生的戎马生涯。有国防部预备干部局特设青年中学毕业证书、青年军服役证书、陆军步兵学校学员毕业证书、任官令、功勋章、张老与战友戎装照及生平简介。张老于1927年出生于陕西朝邑(今大荔)县,8岁时父亲病故,12岁离家求学,17岁时,为响应民国政府“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毅然投笔从戎,编入青年远征军207师炮兵营,加入抗日救国行列。22岁时,他远离母亲、远离妻子,开始了在台的军旅生涯。期间曾先后任陆军33师99团训练官、联络官、情报官、人事官,台湾省立台东农工职业学校军训教官等职。由于两岸相隔,40年间,他未曾回过大陆、未曾孝敬老母、未曾见过妻子、也未曾在台另觅姻缘。直至1989年,62岁的张老离乡40年后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回到陕西大荔。此时,昔日的贤妻早已改嫁他人,在叩拜、陪伴慈母数日后,张老匆匆返台,从此,再未回到故乡,再未见过亲人。2015年7月1日,张老结束了在台66年孑然一身、孤寂孤独的人生之旅,安息主怀。

受助各国孩子的照片及拍摄时间

    在第二展柜内展示的是张老退役加入天主教会后,认养儿童一览表、在全国各地成立图书室一览表、认养各个国家孩子们的照片以及记录有每次为教堂奉献的圣弥格天主堂奉献袋。1973年9月1日,46岁的张天保先生退役。解甲离营的他,并没有选择过闲云散鹤的生活,而是加入了台湾慈幼会,开始走上了扶幼助孤之路。1974年,张老在台南安康通过一年的教义学习之后,受洗归主,圣名奥斯定。入教之后,他倾其所有,全心全意全力资助各国各地贫困儿童。从47岁受洗至88岁安息主怀,每月5000新台币退休金的张老,节衣缩食、力行爱德,他先后资助了37个国家的80多位孩子,共投入新台币200多万,在认养儿童一览表中,标有认养孩子的国籍、编号、姓名、出生年月、认养年月和停止年月,认养时间少则4年,多则10年。张老还在全国19个省市建立了66所图书馆,为贫困山区孩子们的教育倾心倾力。他还经常为堂里奉献善款、主日学。在展柜中展示的圣弥格天主堂奉献袋上,标有张天保先生的姓名、奉献日期、金额,堂区收款人签名及备注,在2011-2014年间,张老为教堂奉献合计5800新台币。

张天保先生为天主堂奉献的善款及主日学记录

 

美国科技协会理事乔龙庆博士(右)向张老赠牌

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颁发给张老的荣誉证书

    在第二展柜中,还展有张老热心慈善、乐于捐赠所获的多项荣誉。1993年,美国科技协会理事乔龙庆博士向张老赠牌“仁心润乡间,义行风华夏”。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中国人民大学家书文化研究中心为张老颁发的荣誉证书,感谢他为保护民间家书遗产、弘扬中国家属文化所做的杰出贡献。

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题词

亲民党主席宋楚瑜题词

台湾立法院院长王金平题词

新党主席郁慕明题词

    台湾立法院院长王金平、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新党主席郁慕明、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等多位台湾地区政要为陕西抗日战争史料文物展纪念赠送了题词。在第一展厅的东展示墙上,还展有100多位两岸抗日老兵的手印,这些来自宝岛台湾的题词、老兵手印和基督徒抗战老兵张天保先生的遗物,均由台湾关爱老兵志愿者专程送来。透过这些展品,让我们不仅看到了70年前,两岸同胞同仇敌忾、抗日救国的雄心壮志、丰功伟绩,更看到了今天,两岸同胞血浓于水、血脉相连的骨肉亲情。两岸和平发展是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景,世界和平和睦,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两岸抗战老兵手印墙

  信德网通讯员感慨地说, “ 张天保先生的故事,是在台千千万老兵故事的一个缩影,也是一个民族饱受分离相思之苦、渴望团圆团聚的一个缩影。而他厉行节俭、热心助学的善行善举亦是千千万万个基督徒信仰见证的一个缩影。让我们铭记历史、珍惜和平。让我们践行爱德、缔造和平。”

本文标题:陕西:西安大唐西市展示基督徒抗战老兵张天保生平事迹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