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从头到心


2005-07-14 10:44:47 作者:漠子 来源:信德报(第241期)

    最近读著名神秘学家Jean  Lafrance的《向隐密的天父祈祷》,其中有句话颇令我震撼。他这样写道:“天主不是一个问题让你来解答,而是一个奥秘让你来发觉”。言外之意是说,天主不是供人研讨的一物,而是与人相遇的一位,因为“真正的相知来自深厚的交情”。然而今天,天主为我们很多信友仅是一个空洞而僵死的概念,也许我们懂得一些神哲学,也能够对人高谈阔论信仰,但往往我们却并不因此而爱慕和倾心于他,他既非父亲、亦非朋友、更非爱人。用刘德宠修士的话说,天主是作为“什么”为我们所信,而不是作为“谁”为我们所信。
    事实上,正如Jean  Lafrance所指出,天主是无限奥妙的,因此就超越人的理解,人类对他所有的认识不过是以蠡测海、管窥一斑而已,诚如圣保禄所言,我们现在如同是在镜子里观看天主,还不明显。(格前十三:12)所以,天主是不可能被完全了解的,也因而把天主只作为“问题”而企图以理性解决,便显得高傲而愚蠢了。当然,“信仰寻求理解”,但这不意味着像理解几何图形一样地理解天主。相反,对天主的理性研究,应成为我们接近“生活的天主”的阶梯。而Jean  Lafrance说:“至圣的天主只在自由的、充满敬意的交流中才显示他自己”。这句话向我们表明,我们只有在与天主位际性的接触过程中才能认识他,而我们接触天主的态度应是“充满敬意的”。Jean  Lafrance认为,真正的“充满敬意”应是这样的态度:谦逊、受教、神贫和接纳。
    诚然,作为受造、有限和有罪的人在至尊、无限、至圣的上主面前还能有什么态度?当天主在焚而不毁的荆棘丛中显现给梅瑟时对他说:“把你的鞋脱下,因为你所站的是一块圣地。”“脱鞋”是谦虚的举动,它意味着对圣者的崇敬、拜服和自我放弃———放弃自己的地位、观念和把持。Jean  Lafrance说:“你向前走近天主,并不是为把天主看清楚,列出一清单来,不要把天主当作一个‘客体’来处理,而要把他当成一自由的主体来呼求。你迈出的第一步即该是双手下垂,把鞋脱下。”
    所以,对天主“充满敬意”可谓是走近和认识他的第一步。打个比方,对天主有敬意的人就像是开着口的瓶,有潜能被天主注入;而对天主没敬意的人则像封着口的瓶,因其自我满足和自我封闭而无法接受天主。为什么许多饱学之士(其中不乏基督教学者)不接受信仰,而那些没有文化的朴实的农民却更易接受信仰而且往往很虔诚呢?我想原因就在于前者对天主没有“充满敬意”而后者却相反。“饱学”在世人眼中是“智慧”的标志,但保禄宗徒说:“智者在哪 里?经师在哪里?这世代的诡辩者又在哪里?天主岂不是使这世上的智慧变成了愚妄吗?因为世人没有凭自己的智慧认识天主,天主遂以愚妄的道理来拯救那些相信的人。”(格前一:20~21)所以“敬畏上主”才“是智慧的开端”(箴:九、10)。可见,如果我们不能借对天主所有的知识走近他和生活出信仰,那么,这些知识就不但不会对我们有所助益,反而会成为我们接近真理的绊脚石。
    天主不是抽象的,而是活生生的与人相遇的一位,他是“亚巴郎的天主,依撒格的天主,雅各伯的天主”(路二十:37)他像朋友一样同梅瑟来往(出三三:9),在《雅歌》作者的心目中他是爱人。在理性认知中我们只能了解天主的概念,然而在经验中我们却会发现他的奥秘。以理性认知去碰触他就像是在观“画”:“远看山有色,静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也许在我们的推论中他会很美好,但无论如何那样的感觉都不够真切。天主不是一幅画,而是真实的风景;他的存在不是为供我们仰瞻研讨,而是为让我们身临其境。只有我们身临其境,我们才能切实地感受到他的美好,了解到他在我们生命中的位置。所以我们需要以身心去经验天主。这身心的经验即是信仰的表达:祈祷、礼仪生活和福音生活。祈祷和礼仪生活是心灵与天主的直接对越。在祈祷和礼仪生活中,我们主动地贴近天主,并聆听他的言语,因为“他的言语是我们心中的喜乐”(咏一一九);这样我们就会了解他的心意,“怀有他的心情”(斐二:5)。而当我们“怀有他的心情”时,我们就自然会生活出福音以回应他的言语。这种生活会反过来加增我们对他心情的敏感度,因而会使我们更加仔细地认识他。
    当然,这不是说我们不需要研究天主了,相反,对天主的研究和理性知识正是一粒信仰的种子。只是我们需要把它从“头”移植到“心”中,即把它撒在“敬畏”的沃土中,并给以它信仰生活的阳光雨露,这样它就会茁壮地成长,百倍地结实。

本文标题:从头到心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