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文明人,应该与书报终身结伴


2016-09-13 10:32:15 作者:沈亚红 来源:《信德报》2016年7月28日,28期(总第686期)

    我的母亲大概是“信德”最早一批的读者。记得90年代初我回家探亲时,母亲总要问我:““信德”,侬晓得伐?是中国天主教会的报纸耶!你们南京在订伐啦?”我如实承认“不知道”。因为无知亦无渴望之感,以为信天主信就是了,主日去教堂,遵十诫、守四规就是合格的教友;以为早课、晚课等几本经就涵盖了所有信仰道理;以为看圣经看教会书报是修道人的事,是神父的必修课,否则讲道语言干瘪。

    母亲一直向我竭力推荐,并把她积累起来的一叠“信德”让我带上,叮嘱:再忙也要抽时间看。无可否认,古往今来大人们总是愿意把他们认为好的东西给予子女。信仰这份礼物也一样,如果你不打开心门就不能得到。孝女怎能辜负大人的心意?我遂将母亲给的“信德”装入行囊,在候船室、候车室,在整个返程途中细细品味……这就是我最初结识的“信德”。
    20多年来,“信德”成了我信仰生活不可或缺的挚友。没想到,后来神父又安排我和季大姐共同负责本堂区“信德”的“索阅”及发行。在做发行工作中,我亲身体验到“信德”在神长教友中的口碑,南京堂好多教友多年来已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这不禁使我想到,一个文明人应该与书报终身结伴。据统计,世界各国人年均读书量统计,犹太人最多,中国人最少。我们不妨时常自问:时间都去哪儿啦?回想自己从被动阅报,到渐入佳境,进而仿效信德之友提笔撰文向报社投稿,我觉得是圣神在一步步引导我,开启我明悟,不许我偷懒。
    还记得,我寄给“信德”的第一篇稿子《小小读经员》,记述了南京堂一位可爱的六岁男孩读经的故事。当时我是用钢笔工工整整誊写完邮寄出去的。报纸一到,我就找是否被采用。在我失望三个月后突然见报了——2004年1月15日,总第205期。我很高兴,虽然在这之前也有“豆腐块”文章在社会的地方报纸上登过。但正如武汉王正光老师所言,这是不一样的。若没有圣经及各类教会书报的阅读积累,断然写不到点子上,于人灵魂无益。而我所写的当年那位小小读经员,如今已是美国天主教德顿大学大一学生,正在攻读神学心理学,且有修道意向。期望不久的将来,他晋铎的报道也能赫然见于“信德”。

本文标题:文明人,应该与书报终身结伴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