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天乐引我走向圣召之路


2005-11-04 09:28:30 作者:本报记者 木一 北川 秦北 来源:信德报(第248期)

——蒙古族神父云光亮访谈


蒙古族神父云光亮

    记者:听说神父您是蒙古族,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您及您家族的情况?
    神父:在我爷爷年轻的时候,我家从土默特搬到凉城县,并在这里举家奉教。在凉城呆了十年左右又搬到了察右中旗乌素图乡井卜村,我这个村有600多人,其中80%都是教友。在井卜村附近还有个村叫“大堂地”,它的地名来源于教会的大圣堂,我父亲曾在大堂地跟随神父30多年,直到解放后。我是在85年修道,是内蒙古神哲学院第一批修士,89年毕业后往西安修院进修两年,91年在宁夏银川天主堂由平凉教区马骥主教祝圣为神父。我家里兄弟姐妹九人,我是老八。据说祖上曾是元朝皇室的内族,后来被流放到土默特的,乌兰夫就出自于我们这个家族。我家是在搬迁到凉城以后改为汉姓的。

    记者:神父您是如何走上铎职之路的?
    神父:85年我母亲去世,在母亲安葬后,给母亲“复三”的那一天晚上,我听到一种很好听的音乐由远而近传来,是教会的圣乐。当时有很多人都听到了,因为埋葬母亲,来参加葬礼的亲戚都还没有走,我们就起来一块念经。这种声音在那个年代不可能是从录音机播出的,再说那时很晚了,已是晚上两点左右。就因为发生了这个奇迹,在安葬完母亲后我就去了内蒙神哲学院,当时家人都很支持我。

    记者:您所在的堂区———中宁县鸣沙镇的教会情况是怎么样的?
    神父:全宁夏教区只有6000左右教友,鸣沙镇附近有1000多。86年的时候鸣沙镇曾建有一个小圣堂,但不大。2000年,我们投资了30多万,在原地建了一新座堂。这个堂在宁夏来说还是比较大的。面积是466平米,能容700教友。堂区现有一个福传组,成立于2004年,成员基本都是中年人,他们都在银川总堂接受过培训。福传员的主要工作是读经、办要理学习班。在宁夏由于回民多,所以在这里传教比较困难,福传员平时只做一些具体的工作,到老人院探望老人等,通过这种爱心活动来传教,但效果还不明显。堂区没有回民教友,在宁夏据我所知只有几位回民教友。其实现在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教友还不是很多,比较集中的大概只有鄂尔多斯的城川苏木。

    记者:神父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鄂尔多斯蒙古族教会的情况?
    神父:目前在鄂尔多斯市大约有四千左右教友,主要分布在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乌审旗几个地方。其中鄂托克前旗城川苏木的蒙民教友最为集中。在城川,那里的弥撒全都是用蒙文举行的,教友们参与弥撒时要从很远的地方,骑马或赶马车到教堂,当然现在那里的经济条件好了,有的教友开车或骑摩托车赶到教堂去。
    过大瞻礼时,堂里的教友分为两部分,一边是蒙民,一边是汉民,蒙民唱了汉民唱,过瞻礼时,他们从很远的地方来,因为路途遥远,来参礼的教友有很多需要在堂里住三天,瞻礼的前一天赶到,瞻礼后一天才能离开。城川附近的人基本都是信教的,有些人虽然没有领洗,但他们的爷爷辈是信教的,他们也去堂里圣车或请神父圣家。你问他是不是教友,他会回答说:“是啊,我爷是教友,我也是啊!”但不一定经常进堂。在城川附近,每年可能都有上百人领洗入教。在那里传教的神职人员也是非常的辛苦,当地人民的居住方式不像平原地区那样集中,最近的领居,也往往有二三里路。去教堂大家都不方便,所以那里的教友习惯请神父一家一家地去教友家送弥撒,神父每天得做十来台弥撒。

    记者:关于堂区的未来,神父有什么计划?
    神父:计划很多,但有很多条件限制,不容易实现。努力的方向是福传班及教友的再培训,计划每年对教友培训,让他们接受教会新的思想———梵二精神。梵二精神他们大部分都不知道,所以对梵二及梵二以后的精神教育是很重要的。至于我个人,我希望不久的将来能去鄂尔多斯传教。

本文标题:天乐引我走向圣召之路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