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去除心里的莠子


2017-11-23 13:48:48 作者:刘煊 来源:《信德报》2017年10月29日,39期(总第743期)

    我们堂区教堂的大门面对着一条大马路。马路上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堂院内却树木成荫,花红草绿,清幽别致,宁静祥和。
    方神父个子不高,圆圆的脸庞,高高的鼻梁,看上去慈眉善目的。据年纪大的教友说,方神父来堂区30多年了。因为他在这里时间长,跟教友们熟络,所以教友们遇有难事、烦心事,都喜欢跟他聊一聊。
    一天上午,方神父刚吃完早餐,许教友就来找他了。
    许教友是一家企业的老板,生意做得好,也很有钱,但他的日子过得并不快乐。不快乐的原因,照许教友自己的话说,是老婆没找好。
    这天,他来找方神父,就是想聊这事的。
    见到方神父,许教友也没客套,开门见山地说:“神父,昨天我又和我老婆吵架了。”
    早就见怪不怪了。方神父问:“你们这次是为什么事争吵?”
    许教友叹一口气,说:“昨天在乡下,别人送我一块野猪肉。我把它拿回家,打算晚餐时烧着吃。不料我老婆太笨,一块上好的野猪肉,被她做得炒不像炒,炖不像炖,既不好看,也不好吃。你说,遇到这事,我能高兴吗?我才说她一句,她就火冒三丈,跟我大吵了一架。”
    方神父觉得奇怪:“你太太的厨艺不差呀,她做的清蒸鲫鱼挺好吃的。是不是因为她以前没烧过野猪肉,所以这次失手了?”
    许教友连连摆手,说:“这不可能!厨艺就是个一通百通的事,能做好别的菜,就能烧好野猪肉。我倒觉得,她是有意这么弄的,目的就是要跟我作对。”
    许教友的话令方神父十分诧异:他怎么会有这种想法?难道……刹那间,他明白这对夫妻长期争吵的原因了。
    方神父从书橱拿出《圣经》,翻到其中一页,说:“我给你念一段圣经吧。这段圣经,是一个故事。”
    神父要读圣经,许教友的神情凝重起来。
    “天国好像一个人,在自己田里撒了好种子;但在人睡觉的时候,他的仇人来,在麦子中间撒上莠子,就走了。苗长起来,抽出穗的时候,莠子也显出来了。家主的仆人,就前来对他说:主人!你不是在你田地里撒了好种子吗?那么从哪里来了莠子?家主对他们说:这是仇人做的。仆人对他说:那么,你愿我们去把莠子收集起来吗?他却说:不,免得你们收集莠子,连麦子也拔了出来。让两样一起长到收割的时候好了;在收割时,我要对收割的人说:你们先收集莠子,把莠子捆成捆,好燃烧,把麦子却收入我的仓里。”(玛13:24-30)
    念完,方神父问许教友:“从这个故事里,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许教友一脸茫然:“启示,什么启示?”
    方神父说:“其实,我们的心也是一片麦田,这块麦田不但长着麦子,也长着莠子。正如耶稣基督说的那样,这些莠子,是我们的仇人撒下的。”
    许教友听了,大笑起来:“仇人?这不可能!我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多年,从没跟任何人结怨,怎么会有仇人?除非……”突然,他意识到了什么,表情一下子严肃起来:“你说的仇人,是我老婆?不,这不可能,我们虽然经常吵闹,但说她是我的仇人,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方神父淡淡一笑,指着许教友说:“我说的那个仇人,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
    许教友一愣:“我是我自己的仇人?”
    方神父点点头,说:“对,这个仇人就是你自己。”停顿片刻,他接着又说:“我们的心虽是一片麦田,但这里多多少少会长一些莠子。只不过,有的人心里莠子多,有的人心里的莠子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是因为莠子的多少,是根据我们自己撒在心里的对别人的偏见、自私、仇恨、固执……的多少而决定的。”
    方神父的这番话,令许教友恍然大悟:“神父,你是说,我和我老婆争吵,是因为我对她存有太多的偏见、自私和固执?”
    方神父微笑着,不置可否。
    想了想,许教友又问:“我怎样才能去除心里的莠子呢?”
    方神父说:“当然是像耶稣基督说的那样,把莠子收集起来,烧掉喽。”
    许教友没再说什么,就跟方神父告别了。
    下一个主日,弥撒之后,许教友又来找方神父。
    “神父,那天回去以后,我把那段圣经又读了一遍。这几天,我尽量不去挑我老婆的缺点,不管她做什么事,我都往好的方面想。还别说,现在看她,比以前顺眼多了,也不想跟她吵架了。”
    方神父赞许地举起大拇指说:“你这样做就对了。长期这样下去,你心里的麦子会越来越多,莠子越来越少。”
    许教友点点头,说:“神父,放心吧,我会这样做的。”

本文标题:去除心里的莠子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