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炼灵月内忆上海亲人


2017-11-27 15:48:12 作者:张多默 杨惠芳 来源:《信德报》2017年11月5日,40期(总第744期)

    一年一度的炼灵月已经到来,这是个充满着忧伤的月份。寒风送走了秋叶,树叶一片片地飘落,好像到处都是凄凉的情景,更使我们怀念已亡的亲人,我们的主教、神父、修士、修女、教友……11月2日为追思已亡瞻礼,特写此文以示纪念。
    最使我们怀念的是金鲁贤主教(1916-2013):从改革开放以来,您把过去蹉跎的岁月都一一补回来,开放修院,引进和输送人才,成立图书馆、敬老院,培养修士、修女及祝圣神父,派送神父出国深造学习,帮助贫困者和患重病及绝症的教友,给予经济上及精神上的支持。请了最优秀的老师,培养佘山修院的修生,为全国各地输送了大量的司铎人才,为中国天主教会带来了“光和盐”。从2010年起,您自己身患重病,克服了身体上的困难,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每天还在祈求天主赐恩于上海教区的教友们,更加热爱天主、孝爱圣母等等。
    姚景星神父(1916-2013):您的温和慈祥、平易近人、不急不躁一直在我们的脑海中飘荡。您为教会翻译了廿多种中外书籍,如:《爱的呼声》、《圣母小故事》、《圣龛中的呼声》、《退思恳言》以及《小牧童》等等,出版了许多脍炙人口,通俗易懂的圣书。2003年上海光启社出版了《姚景星神父译作集》。姚公笔耕不辍、桃李满天下,为中国教会培养了大量人才,可谓司铎圣召培育及文字福传工作的佼佼者,一本“百科全书”。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艰难和痛苦的岁月,没有抱怨和叹息,而是积极地行动珍惜每一个机会,服务教会、传扬福音、愈显主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8月6日——耶稣显圣容日,天主召回了您,您走得那样的平坦,那样的慈祥,从此天堂又增添了新人!
   艾祖章副主教(1925-2012)生于上海。1979年冬天徐汇大堂举行了第一台弥撒,本堂为连国邦神父,艾祖章为副本堂。大堂在文革时被当作水果仓库,80年代初,经过一年的修缮,耳目一新的大堂终于开放了。艾神父功不可没,大堂里所有的窗玻璃都是他骑着“老坦克”亲自到玻璃商店买回来的。当圣母院绣花间的老姆姆们要绒线和各种布料为神父们制作祭衣、领带,艾神父又骑着“老坦克”跑遍了华北路、淮海路、老西门、小东门各个角落的绸布商店、百货商店。当时徐汇大堂两边耳房及唱经楼上的花玻璃窗是周心怡神父设计制作的,而原材料都是艾神父采购的。他还请了上海画家施文德在神父楼底楼的办公室绘制了两幅油画,一幅是耶稣圣心像,一幅是圣母圣心像。艾神父在讲道中对不良行为敢于批评及指正,每天早晨在神工架上听告解。您的一生不认输的个性,给年轻神父作了楷模。你还带领教友们去上海郊区教堂朝圣,如横泾小德肋撒堂及浦东外高桥圣弥额尔堂等。还在主教府成立了“儿童唱经班”、“成人唱经班”,而且越办越出色,当时参加的小朋友现在已做了父母亲了,有的已在国外发展,真是“春蚕到死丝方尽,传教志向犹未尽”。
    陈云棠神父(1908-1995):为天主教上海教区耶稣会会士,1955年任伯多禄堂院长(重庆南路270号)。1982年佘山修院建立,您在修院教授哲学,兼管修院纪律,着重让修生做好“按时、静默”两点。您说:“如果大家都能完全按照修院时间去祈祷、学习、生活起居,该静默时静默,该活泼时活泼,那么守好纪律不是件难事了。”徐汇大堂举行中文弥撒是从您开始的,1989年每周六在徐汇大堂主礼晚弥撒。您每次讲道20分钟,精彩至极,对青年人启发很深,于是青年人一下子多了起来。大家一开始对中文弥撒不太适应,但几次之后,逐渐喜欢。您是极具智慧的老人,戴着一副浅暖茶色眼镜,眼镜后面的目光里透着智慧,脸上挂着永远的微笑。
    梅乘骐神父(1907-1997):当时担任徐家汇耶稣会院长完成了《明清间在华耶稣会会士列传》,约有90万字。1997年7月16日您因病医治无效,逝世在上海徐家汇。
    沈增安神父:“在那个年代”您是徐汇教堂的顶梁柱,神职人员极少,真是稀而又稀。受了那么多的委屈和痛苦,但您一直无怨无悔地默默承受,因为您心中有天主和爱,一切行动为着教友们的灵魂。改革开放后,您已是耄耋老人了,力不从心了,但您还坚持自己的工作,带领年轻神父维护着教会中所有的一切事物,您得到了金鲁贤主教的赞许和表扬,我们徐汇大堂的教友们永远怀念您及您的兄长沈增礼神父。
    蒋卫琳神父(1920-2006):1982年佘山修院建立,您担任了理院神父,先后聘请了美国玛利诺会的林慈华(劳伦斯神父),比利时天主教鲁汶大学的韩德力神父等国际天主教著名学者来佘山执教,您负责具体接待工作,那些年培养出宁波教区胡贤德主教、台州徐吉伟主教、佘山修院,南京教区陆新平主教,苏州教区徐宏根主教,海门教区沈斌主教等一批当代中国天主教的精英,您后来又担任崇明总铎,住大公所。你们蒋家出了蒋卫琳、蒋润生及蒋敏生三位优秀的神父。
    张希斌神父(1908-1990):您是一位德才兼备的神父,三位胞姐都是拯亡会修女。您写了两本珍贵的书《痛苦的奥秘》和《信仰辩》,极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本文标题:炼灵月内忆上海亲人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