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从中国文化视角赏析《约伯传》


2021-09-15 08:45:02 作者:林红艳 来源:信德网

《约伯传》是旧约智慧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其通过约伯与朋友们的辩论、雅威天主的回答,深刻的讨论人生与痛苦、死亡与罪恶的深刻涵义。中国文化作品浩如烟海,优秀作品如桃花灼灼其华,亦有很多思想者苦苦寻找着人生真谛、痛苦根源,存留与后世许多佳作,其所含思想与《约伯传》有诸多共同之处,形式虽不同,内容思想却有很多一致性。

一、人生充满痛苦悲伤

《约伯传》中约伯经历了财产损失、子女丧亡、妻子厌恶、朋友嫌弃及身患毒疮致“身体以蛆虫和泥皮为衣,我的皮肤龟裂流脓”(约7:5)等“飞来横祸”,在困苦忧郁中约伯感叹“人生在世岂不像在服苦役?他的岁月如同仆人的时日,犹如奴隶渴求夜晚的阴凉,犹如佣人期盼工资。”(约7:1)、“我的脸因哭泣红肿,眼眶带着黑圈”(约16:16)“我的生命如风,我再也看不见幸福。”(约7:7)毫无希望。

在中国文化中,对痛苦的表达较含蓄委婉,但也是情真意切。从皇帝沦落到囚徒的宋代词人赵佶在《燕山亭•北行见杏花》中曾写道:“(杏花)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闲院落凄凉,几番春暮。”、“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晚唐李煜也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感叹:“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中年抑郁的唐朝诗人陈子昂感叹“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贫困潦倒的杜甫“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曹雪芹在举世闻名的《红楼梦》以“葬花”为由中感叹:“(花朵)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这些作品在对痛苦情绪的感受上,与《约伯传》具有共通性,只是中国文人常借物喻人借景抒情,对自己的苦痛表达上隐约含蓄,约伯则表现为直抒胸臆,表达方式上畅快淋漓,豪不做作。

二、美好光阴,为何匆匆离去?

约伯说:“妇女生的人啊,生命多么短暂,又充满愁苦。他就像一朵花生长,转眼即谢,飞逝如影,不得停留。”富裕的约伯当年何其幸福,用牛奶洗脚、被人尊敬、诚实慷慨可转眼就一无所有“忧郁而行,无人安慰”,在中国文艺作品中,曹雪芹塑造的人物贾宝玉,个人经历和约伯极为相似,从富贵享乐的怡红公子到贾府被炒锒铛入狱,正如《好了歌注》中写到:“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篷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约伯与曹雪芹虽然相隔千年不同时代,但情感却是相同的,都感叹美好时光易逝去、昨日之日不可留,生命宝贵而脆弱,那堪风雨助凄凉。

三、山河宇宙,何其美妙,从何而来?

《约伯传》通过描述自然中的神奇现象和存在,歌颂造物主的伟大,“他的作为高深莫测,他的奇迹数不胜数”(约5:9),上主他“创造了北斗和参宿,昴星和南极星辰”,“他降雨灌溉大地,使清水滋润田野”(约5:10)、“地上五谷丰登,地下有火翻腾。碧玉在石头里蕴藏,金子混杂在尘埃中。”(约28:5,6)、“风暴从南方来,北方降下寒潮。天主吹气凝成冰霜,水流冻结。”天主创造的生物生长繁殖,山羊生产、野牛啃草、鸵鸟用沙孵蛋、骏马充满力量、雄鹰徘徊天空、母狮伏于大地……何其美妙!

中国文化中刻画山水自然的文化作品也汗牛充栋,《诗经》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曹操曾见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王湾写道:“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西北边塞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南方水乡则“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司马迁曾著:“万物变化兮,固无休息。斡流而迁兮,或推而还。形气转续兮,变化而蟺。沕穆无穷兮,胡可胜言!”,屈原在《天问》中,对神奇的宇宙万物因何而来也发出种种疑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惟象,何以识之?明明暗暗,惟时何为?”、“圜则九重,孰营度之?惟兹何功,孰初作之?斡维焉系,天极焉加?”、“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出自汤谷,次于蒙汜。自明及晦,所行几里?夜光何德,死则又育?”、“何阖而晦?何开而明?角宿未旦,曜灵安藏?”屈原提出山河宇宙为何如此美妙,是谁创造生成,而《约伯传》则回答了屈原的疑问,解释了万物的根源——一切归于上主的智慧和创造。

四、痛苦的意义是什么?

约伯难过时,朋友的劝勉说 “现在灾祸临头,你就萎靡不振了,一遇到打击,你就失意沮丧了?”(约4:4,5),面临苦痛,受难者应“心中有希望,你就会感到安慰,因为有保护,你就能坦然熟睡。”(约11:18)因为:“大树被砍后任有希望,有一天会重新发芽,长出新的枝叶”,(约14:7)雅威回答约伯时候说:“那你就用荣耀和光彩来装饰自己,用尊严和高贵打扮自己吧!”(约40:9)、“承认你的右手能够救你自己。”

因痛苦而自强拼搏,将痛苦转换成进步的力量,中国思想家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到“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明朝开国文臣宋濂也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讲述自己少年求学的辛苦“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自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但通过努力学得知识最后与天子同堂。他们提倡的遭遇苦难却不畏惧苦难,将阻碍变成成长的动力,其与《约伯传》思想相似,主旨相同,正如百姓常说的尽人力而听天命。

五、人生为何不平等?

约伯对人生而命运不同也提出了疑问,他说:“有人一生健康强壮,尽享平安愉悦;他肌肉丰满,骨髓润泽”(约21:24.25)。有的人却在苦痛中死去,从不曾享受福乐。为什么人世间有不公平的存在?穷人“辛苦劳作,还是得不到喂养儿女的食物”、“赤身过夜,无衣遮体,在黑夜中发抖。”“衣不蔽体,赤身行走,饿着肚子担背禾捆。”在中国文化作品中反应贫富贵贱的记载也很多,例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等。《梁书》中范缜对贫富贵贱的现象也做过形象的比喻:“人生如树花同发,随风而堕,自有拂幌坠于茵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落于粪溷之中。坠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粪溷者,下官是也。” 面对贫富差距,中国文化提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与圣经所提倡的“愉悦喜乐、心平气和、心胸宽广”价值观也是一致的。

本文标题:从中国文化视角赏析《约伯传》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