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缅怀进德之友李斌(若望)老师


2022-05-05 14:30:58 作者:光来 来源:信德网

2022年5月2日下午4点47分,李斌老师的长女瑞雪大姐告诉我:“我爸爸现在市二院重症监护室抢救,心衰很严重、很危险…… 请代祷!”一个半小时后,收到李老师停止呼吸的消息,我和两位司铎弟兄立即赶到医院,与在场亲朋一起为这位九十高龄的前辈举行了追思礼仪。

热心事主、乐于助人的李斌老师是信德和进德的最早义工之一。在去医院及回来的路上,我们向同事及朋友通报了李老师的情况。大家纷纷为李老师留言祈祷。几位老同事和老朋友立即电话或微信表达关心哀悼。

我与李斌老师及其家庭相识相交多年。李老师于1932年2月3日在山东省临清县小芦村出生,原名福星,圣名若望;少年时被北京的姨妈接去入读北京小修院;解放前夕,妈妈将其接回老家送到临清教区小修院就读;后考入山东教育学院,曾在河北师范大学教师培训班进修;1952年参加工作,先后在青岛市铁路学校、青岛市第21中、石家庄市第6中任教,晚年任教于石家庄教区备修院。

李老师投身教育,辛勤育人;退休后热心公益慈善事业,服务社会人群;他信仰执着虔诚,热心事主助人;在家庭和社会及教会都做了美好见证,值得我们大家效法学习。作为李老师的忘年交,今谨撰文缅怀纪念。

李斌老师

坦然面对生死

惊悉李老师突然辞世,当时的确让一些朋友感到唏嘘:怎么走得这么快、这么突然?其实,凡是认识李老师、了解李老师身体状况及其心情的亲朋,都为其坦然面对生命和死亡,洒脱辞世而惊羡、敬仰。

据李老师的三位爱女瑞雪、冬云和冬青介绍,她们91岁高龄的老父亲有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每早一个人坚持骑自行车去参与感恩圣祭(偶尔因天气或身体原因也有打车,)几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回来后,做早饭,忙家务,服侍体弱多病的老伴,俩人一起念经祈祷;空闲下来后再到楼下锻炼身体,走路、跳跳广场舞。

今年5月1日(主日)和2日两天,因感觉身体不太舒服,李老师便改为打车去堂里领圣体。离世当天,坚持几十年的老习惯,他又早早起来去领了圣体、返回家中早餐。当天上午因心脏还是不舒服,他到楼下广场只坐着欣赏老年朋友们跳舞;午饭前后向朋友们发信息分享;下午3点因心口堵得厉害,便自己电话叫了辆120救护车,然后再电话通知俩女儿自己去医院了,并与女儿们聊了几句家常,关心在外的姑爷及外孙们……

据长女瑞雪回忆:“爸爸一直有心脏病及冠心病病史,4月25日,我曾陪爸爸做了心电图。当时大夫建议他住院治疗,但爸爸坚持回家服药疗养,还一直讲,‘不要麻烦人了,我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我和两位妹妹遗憾没能体会到当时爸爸的内心感受,特别是近期的心理动向……”

2日下午,当俩女儿接到电话赶到医院时,李老师还在急诊室救治。医生准备为其戴呼吸面罩。在病床上坐着的李老师不同意,耐心地告诉女儿和医生:“不要再折腾我了……”医生坚持为李老师戴上了呼吸面罩并迅速转到了重症监护室。当医生建议实施切管手术抢救时,远在外地,同样身为医生的二女儿冬云经过和主治医生电话讨论,明白切管抢救已无多大意义时,果断地叫停了切管手术抢救:“不要再让我爸爸遭罪了!”

当晚6点22分,李斌老师安详地走了。

无论从医学救治还是从信仰永生的角度,其实这位年愈九十高龄的老人的辞世相当潇洒。通过日领神粮而与主每天亲密结合,共融于主的大家庭中,实属善终,蒙受祝福。

保持了一辈子的看书学习的习惯(在读《圣人传记》)

模范丈夫、慈善父亲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继续修道无望后,父母开始为大龄的李斌忙碌婚事。一位来自临近威县常屯学医的教友张梅桂被介绍给了李斌。当时隶属山东省临清县的小芦村距河北邢台威县常屯也就20多公里,两村的教友们一直有通婚及来往。这样经人介绍,李斌和张梅桂相识相恋了,1957年两位年轻人在保定登记,步入了婚姻殿堂。同年,李斌从山东教育学院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分配到青岛市第21中,张梅桂则从保定医学院毕业,分配到邢台市人民医院。

婚后很长一段时间俩人一直分居青岛和邢台两地,非常不便。虽然1965年临清县西部五乡以临西县名义划归河北省邢台专区,但对李斌和张梅桂来说调到对方城市,一起生活的愿望一时还是难以实现。后来经组织协调,李斌和张梅桂分别从青岛和邢台调到了石家庄,两人终于结束了两地分居的生活,大人孩子得以团聚。从此,李斌精心呵护爱妻及三位掌上明珠,成为了家中的模范丈夫和慈祥父亲。

年轻时,李斌老师和张梅桂医生夫妇俩在北京天坛

李老师的三位女儿回忆:“我们小时候的家在六中宿舍。作为医生,妈妈一般下班晚,还经常值班,来不及回家做晚饭及家务。爸爸每天上午和下午上完课后,会尽早回家,收拾家务,辅导我们读书,提前为妈妈和我们做饭。爸爸这一做几乎就是一辈子。”

2017年两位老人钻石婚庆留念

“从小我们就目睹及经验到了爸爸如何疼爱照顾妈妈及我们姐妹仨。退休后爸妈坚持单独居住,豁达开朗、爱心无限的爸爸不顾自己年老体弱,一如既往地耐心、细心地照顾着身体欠佳的妈妈。每天早上帮助妈妈穿衣、洗漱、做饭、喂饭;白天陪伴妈妈聊天,一起视频参与弥撒,一起颂念圣母玫瑰经;晚上再伺候妈妈上床,然后自己才休息,即使累得精疲力尽,第二天清晨依然早早起床去圣堂参与早弥撒。妈妈生病后的衣物,爸爸一般不让我们和保姆收拾,都是他自己清洗,因为爸爸不愿意麻烦任何人,也不愿耽误我们的工作,不让我们分心。同时,爸爸还帮我们带孩子,照顾外孙及外孙女,希望分担我们的压力。妈妈和我们姐仨都很有福气,因为爸爸爱主爱人,爱护妈妈和爱我们胜过爱护他自己。”长女瑞雪深情地回忆。

二女儿冬云一家陪伴两位老人

今年是两位老人携手走过的65周年。他们夫妻恩爱,一生相濡以沫,堪称模范夫妻。两人的家教也很成功,三个女儿在他们的精心培育下都很争气、出色。大女儿大学本科毕业,在石家庄某科技54所任高级讲师,博士后工作站专职管理员;二女儿博士毕业,曾在日本留学,是北京东直门医院特需专家、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三女儿在某重点企业做质检工作,曾在五年之内拿了四年的质量标兵,先进个人,“双十佳”个人。

李斌老师常常教育孩子们做自尊、自爱、自强、自立、正直、善良之人,要掌握一技之长,爱岗敬业。三个女儿都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和栽培,均成为了栋梁之才,贡献国家和社会,且组建了三个幸福的小家庭。

在李老师90岁生日上,三女儿冬青一家陪伴两位老人

贡献社会和教会

作为知识分子,李斌老师全身心地投身教育事业,兢兢业业执教40年,被评为高级教师,桃李满天下。作为丈夫和父亲,李斌老师始终忠于婚姻圣召,无论条件好或不好,也不管环境如何变化,始终尽心尽力照顾呵护妻女。作为基督徒,李斌老师信仰虔诚,终生热心事主爱人。他几十年如一日地骑车参与早弥撒及热心公益经常做义工,在当地教会团体内一直传为美谈。

李斌老师也非常关心男女修道圣召培育,支持地方教会的牧灵福传发展,尤其退休后曾不遗余力地参与公益慈善事业,慷慨资助贫困及有需要者。


郭神父等十几位神父在墓地小祈祷室为李斌老师献祭祈祷

在葬礼弥撒上,主祭郭利红神父说:“从石家庄备修院成立,李斌老师就风雨无阻地来给我们上课。石家庄很多年轻神父都是他的学生。虽然因为疫情限制人数的原因,很多神父和教友无法前来参加葬礼及弥撒,但我们都没有忘记李老师,大家纷纷为李老师举祭祈祷。”

“在备修院时,李斌老师非常关心和爱护我们。他认真备课讲授,还以身作则分享自己的信仰经验,鼓励、支持和帮助我们修道。记得晋铎前,我遇到了一些难题,李老师陪伴我一起坦然面对,助我克服困难,鼓励我妥善解决难题。我们走进基层堂区服务后,李老师仍然经常关心我们的堂区工作、灵修和生活,为我们加油祈祷。前不久,李老师还电话关心过我。”主持李斌老师骨灰下葬礼仪的段书明神父动情地回忆。


段神父为李老师主持骨灰安放礼仪

“李斌老师是石家庄天主教知识分子联谊会的发起人之一。为地方教会的发展,李斌老师与教区神长教友想办法,出主意,谋思路,慷慨付出。愿天主在天上丰厚降福李老师。”熟悉李斌老师的董生平神父在墓地这样回忆。

当天进德公益的几位司铎及相识的老同事也去墓地参加了李斌老师的葬礼弥撒。大家难以忘记这位进德之友及其贡献,也珍惜与其建立的友谊。

热心公益 慷慨奉献

1997年进德公益成立。李斌老师在了解和认识了进德公益的工作后,开始通过这个爱心平台参与助学扶贫项目。他和地方神长教友及亚纳会合作,自己带头并鼓励大家以进德之友(会员形式)参与助学活动。可以说,李老师是石家庄进德之友的热心倡导者和推动者。当时他和各地神长教友的热心参与及慷慨奉献推动了进德助学项目的发展,当年一批批偏远山区的贫困生及一些男女圣召因此受益获得资助,完成了学业。

据进德公益助学部原负责人张保禄和胡玛丽回忆,当年在石家庄神长教友们的支持下,当地进德之友每月一次(以会员形式)积极捐献助学项目。在当年没有支付宝、微信及手机银行转账的情况下,李斌老师每月带着众人的捐款去位于市郊的进德办公室办理捐献手续。从2002年开始,李斌老师连续六年每月跑一次进德公益。直到2008年,年事已高的李老师才将去送进德之友捐款现金的任务交给胡玛丽负责。

审核1(缩小的).png

李老师(右一)参加审核

进德公益每年两次会邀请捐献者代表或合作伙伴协助核实助学申请及研究决定捐助数额。作为进德之友和捐献恩人代表,李斌老师数年担任审核者,每次都是不辞辛苦地认真参与助学项目审核及跟进核实捐助。

李老师(中间)与进德之友及同事在讨论审核中

李老师一生践行主耶稣“爱主爱人”的教导。他也经常帮助家乡有需要的亲朋,个人定期捐助各地男女修道者及贫困生的同时,也向家人分享这份爱心工作,教育和鼓励女儿和外孙们一起奉献爱心。

李斌老师用爱心行为影响和教育了家人及亲朋,全家老少都充满爱心。如女儿女婿善待同事亲朋,常默默匿名捐助贫困。值得一提的是,李老师的外孙女宋玛丽因受外公耳濡目染的影响曾主动认捐一位贫困女生,通过进德公益资助该生读完了6年的小学学业。

外孙女宋玛丽和小外孙刘奇陪外公外婆

晚年李斌老师还经常以现金和食物及衣物资助当地修女们的居家探访与照顾的孤寡及“三无”老人,也常将个人的其他捐献以匿名方式捐献。

“直到2017年3月,李斌老师还托我为他捎去一笔捐款。每次他总说是某位爱心人士捐献的,但我们大家都知道匿名的都是他自己捐献的。他还多年帮一些困难个人及家庭订教会的书报,但从不让接受者知道是他的捐献。”一直得到李斌老师关心支持的张保禄感恩地回忆。

李斌老师践行了耶稣关于谦卑施舍的爱德原则“当你施舍时,不要叫你左手知道你右手所行的,好使你的施舍隐而不露,你父在暗中看见,必要报答你。”(玛6:3)相信主耶稣如今在天乡会丰厚的降福这位谦卑的忠仆。

完满的生命乐章

虽然与李老师是忘年交,但在撰写这篇纪念文章的时候,笔者才有机会更深入了解李斌老师丰富多彩的人生,挖掘、梳理其动人的故事,认识其美好的见证,并得以重温与这位前辈相识、相交的忘年交情谊。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李老师刚刚退休,他经常来与六中宿舍相距只有几分钟自行车路程的信德编辑室(原石邑路1号)协助校对书报稿件,有时也协助叠报发行。(其实,后来他也常去市郊的学府路协助叠报发行。)那时候,我也常去李老师家做客,和这位笑口常开、乐观豁达,坚守中庸之道的前辈一起交流讨论信仰人生及志愿者服务。这么多年来,李老师不但关心我,也一直理解和支持我的服务。他是我人生路上一位难得的忘年挚友。

记得2020年5月2日,李斌老师带领三位女儿和姑爷陪老伴张大夫从滹沱河度假地来团体看我。我们交谈甚欢,还一起到正定古城共进午餐,继续分享。

五一来访+(缩小的团).png
2020年5月2日,两位老人与作者

近年李老师习惯使用微信后,便经常用社交媒体与我们分享灵修、祈祷及养生等信息,并通过语音交流,讨论人生信仰及社会服务,也为消除疫情和世界和平祈祷。

今年复活节4月17日,我们爷俩互祝节日快乐后,李老师又特别给我语音留言祝福我。近期志愿者们为李老师上门提供安老服务,4月27日,他还语音留言,谦卑地感谢大家:“……你们的养老服务,我今天享受到了。谢谢你们!”5月2日,他去世当天凌晨和下午1点2分,还给我发了两三个信息…… 自九十年代初期相识以来,我们30多年的忘年交情谊从未间断过。

在和李老师亲朋及同事追忆这位前辈的时候,大家也有忆起其长寿之道:心态、信仰、有规律的生活及锻炼。李老师在其88岁时写得一段日记文字恰好印证及诠释了其长寿之道:

1. 我做到心情舒畅,不生气、不抱怨、不悲伤;事事忍耐、宽容、随缘,听其自然,听从主的安排。

2. 坚持体育锻炼,追求养生健康。

   1)早5点到5点半骑自行车进教堂;早7点到7点半骑自行车回家。

   2)上午8点半到9点半跳广场舞;

   3)……按摩穴位(五官头脸,揉腹、腿、脚、手)

李斌老师88岁时写下的日记

在其葬礼后,女儿们开始整理其遗嘱和遗物。他在遗嘱的18条这样写道:“我死后如果可能,把我能捐献的身体器官就都捐给(有)需要的人。”因李老师去世突然,虽然当时家人和医护人员都没顾得上为其办理器官捐献,但李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和爱人助人的善念弥足珍贵,也将激发更多人重视和逐渐拥有捐献器官的意识,并效法其善言善行,去帮助社会上更多有需要的人。

李老师捐献遗体的遗嘱

在李斌老师突然离世后,我曾在追思现场及电话或微信中这样安慰因突然失去慈父而处于极度悲伤中的三位姊妹,并与其亲朋及信德大家庭分享:李老师走得虽然“匆忙”,但他离世当日早上还自己去领了圣体,上午下楼锻炼身体,下午自叫救护车入院,直至傍晚有尊严地离开,其人生的最后一天相当潇洒充实。

从民族传统习俗来讲,为八九十高龄的老人举办丧事属于喜丧了。从基督信仰来讲,死亡不是生命的结束,而是新生命的开始,因为基督通过死亡而战胜了死亡,给人类带来了复活的希望。“我们虽为死亡的定律而悲伤,却因永生的许诺而获得安慰。”【追思亡者颂谢词(一)】虽然尘世死亡能将我们暂时分离,但如今我们大家在天上多了一位主保,而且,将来我们在天乡父家还有团聚的机会,到那时,我们将不再分离。

在大公教会中,不但有宗徒,各级神职人员、殉道者、男女会士、贞女与精修圣人因追随基督,服务社会人群,为信仰做了美好见证;更有无数的平信徒回应婚姻家庭圣召,一生矢志追随基督,热心侍主,在家庭和社会及人群中,一样为信仰做了美好见证,一样也会成为圣者。

相信如今回归天乡永恒父家的李若望不但会继续为其家人和我们大家祈祷,也会为地方教会、中国教会及社会祈祷。

李斌老师,安息吧!未来有一天我们还会天乡再相聚。

无论冬夏,李斌老师都会坚持跳广场舞,锻炼身体。


2019年4月的一天,二女儿冬云(李老师后面)从北京来看爸爸,跟在他身后一起跳起了广场舞。长女瑞雪拍照的同时,请爸爸回头。李老师这才发现二女儿回来了。

本文标题:缅怀进德之友李斌(若望)老师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