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坎坷中的信仰——回忆我的父母亲


2002-12-12 10:04:12 来源:信德报(第172期)

    农历六月初六,是我父亲的周年。一年前的这一天,漆黑的窗外,下着哗哗的大雨。重病的父亲走完了他人生的旅程。在他离世时的祈祷中,我虽以最好的心愿祝福他,但望着他脸上刻满人生艰辛的皱纹和历尽沧桑的白发,悲恸的泪水还是止不住扑籁籁地流了下来。几年来,为了福传事业,我没能一直守候在父母身旁。众多教友的热情;修院姐妹们的欢笑,曾使我的青春无忧无虑。当时,母亲刚去世,萦绕在我心中的阴影尚未散去,父亲又撒手人寰。一种不可代替的孤独袭上了我心头。
    我的家乡峰峰矿区义进镇是一个贫瘠的半山区。我的童年是在大集体时的艰难岁月中渡过的,我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为养活我们兄妹四人,父亲以超人的意志加倍努力地艰辛劳作着。他除了上工之外,还起早贪黑地割草积肥。十冬腊月,寒风呼啸,很多人都闲在家里,围着火炉,谈天说地,享受天伦之乐;父亲却冒着刺骨的寒风扛起耙子,去搂干草叶子。父亲的勤劳和艰辛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刻下了深深的烙印。
   然而,父母给我的印象最深的还是他们对于天主的坚定信仰。也许越是生活的艰辛,越能激发人们对未来的希望;越是困苦,越能磨练出人们坚韧的意志;那时,生活再苦再累,我的父母也没有间断过念经祈祷。
    在信仰受到最严峻的考验时期,神父们一个个被批判揪斗挨打挨骂,日夜折磨,有的还被逮捕。普通教友也要天天“学习”,稍有不慎,也会遭到同样的厄运。“红卫兵”们常常到家里威胁、恐吓和搜查。但是父母从没有停止过向我们幼小的心灵灌输他们的信仰。那时,为了圣物不受亵渎,也为了避免他们无休止的纠缠,父亲虽然烧掉了部分圣书,但却屡次教导我们:“即使真的把所有的书全烧了,我们心中的经他们是拿不走的。你们要全部学会,我用嘴教你们,不管将来世道变成啥样,你们也不要忘记天主,一定要保住自己的信仰。”后来,我们才知道,父亲并没把家中所有的圣书全烧掉,只因我们当时还小,不太懂事,背着我们藏了福音、日课等十多本珍贵的圣书。这在当时要冒极大的危险,还需要很大的勇气。
    在那特殊的岁月中,在我父母的身上,我看到了整整一代中国基督徒坚定、忠诚和勇敢的宿影。
    对天主的信仰,是父母一生最光辉的一面,这不只表现在念经祈祷上,更表现在他们的生活中。我的父亲为人宽厚,母亲为人热情,为显示基督的博爱,母亲曾把一个又老又脏、无人照顾的“五保户”接到家中,一直侍候到她咽气。
    生产队时的困苦,是今天的青年人无法想象的。一个大人在队里劳动一天,只能挣三四毛钱,到了年终结算,扣除分粮食钱,还得倒欠队里一笔,所分粮食也年年不够。每到春天青黄不接,只得靠采树叶、挖野菜艰难度日。父母养活我们兄妹四人已属不易,可是,当最小的我刚能离手时,善良的母亲又先后收养了三个残疾的弃婴。父母的担子更重了,本来连自己温饱都无法保证的我们一家人,硬是勒紧腰带,从牙缝里抠出粮食,将他们养大成人。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父母作为天主教的教友,确确实实做到了这一点,他们向来没与人争吵过什么,当邻居们有困难时,他们总主动地帮忙,他们的品行在乡邻之间赢得了很高的赞誉,也影响了我们兄妹。我不但从小就帮助母亲照看她所收养的残婴,对其他人的帮助也很自然。记得我才十来岁的时候 ,有一位邱县的教友在我家避难,我曾冒着隆冬的严寒,打破冰凌,在刀割般的冷水中为她初生的婴儿洗尿布。直到很多年之后,这位教友提起我们还非常感激。
    文革刚过,充满宗教热情的母亲便四处奔走,积极活动,开始了她的传教使命。在她的带动下,附近几个村的教友逐渐组织起来公念经了。后来,神父们被释放回来,在神父的指导下,母亲的热情更大了,她劝了很多冷淡的教友,也引导了很多教外人士皈依天主;并帮助神父在各村恢复了正常的宗教生活。
    父母是照耀我人生旅程的灯塔,在天主圣宠的召叫下,在父母宗教思想的熏陶中,二哥刘幸福和我先后选择了修道生活。母亲给了我们极大的支持,起初,出于父爱的本性,父亲舍不得我们离开他。最后,他还是牺牲了自己的感情,在基督面前做出了让步,向天主奉献了我们兄妹二人。我永远不会忘记为供应二哥和我修道所需,父亲如何用他年迈之躯更加艰辛地劳作。这对天主、对儿女的真情和伟大牺牲曾那样在使我感动。
    父亲去世一年来,他和母亲的影子常常出现在我的睡梦里,今年元旦,曾给我很多安慰的二哥刘幸福又到远处传教去了,我对父母的思念又与日俱增。仰望天际,云雾茫茫,我的父母也许在天堂向我垂下注视的目光,但我今天所能孝敬他们的只能是完成他们生前的愿望——在圣召道路上,继续他们曾为之付出无数心血的福传事业,象他们一样,在平平凡凡的生活中和千千万万与他们一样平凡的教友一起,去努力推动和创造教会新的篇章。河北/刘幸

本文标题:坎坷中的信仰——回忆我的父母亲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