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隐秘的梦影神踪 之十三:梦与善恶

—— 连载一

2023-06-05 13:50:20 作者:王正光 来源:信德网

(一)救命之宠

行善积德之事莫过于救人性命。俗话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功德之所以如此之大,是因为生命只有一次,所谓生命至上,人命关天也!因此救人者常得神恩无限,特别是在命途的关键时刻。

春秋时期,晋国魏武子的儿子魏颗,为人善良忠厚,时任晋国将军之职。公元前594年的秋天7月,秦桓公派遣威震八方的名将杜回率兵攻打晋国。秦国大军在晋国辅氏(今陕西省大荔县)安营扎寨。杜回是有名的大力士,拳似铜钵,力举千钧,惯使开山大斧,重一百二十斤。曾有一天,他凭一己之力,拳打五虎,剥皮抽筋满载而归。如今这位猛将率虎狼之师攻打晋国,来势十分凶猛。当兵临晋国城下之时,受到重大威胁的晋国,派遣魏颗将军出师对阵。两国大军相遇,杜回居然不用战马,率能征惯战者数百人,“下砍马足,上劈甲将”,神勇无敌,晋兵大败而回。魏颗将军一连三日不敢迎战。

一天魏颗帐中闷坐,苦思对策,不觉睡意袭来,梦中朦朦胧胧听到有人对他耳语,不断地重复说:“青草坡,青草坡……”他惊醒后并未介意,又迷迷糊糊睡去。于是 “青草坡……”三字又在耳畔反复响起。他感觉激战前夜,反复做同样的梦,决非闲神野鬼的嬉闹,他忙起身升帐,问“青草坡”是什么意思?军帐中有知情者说:“青草坡”是一个野草丛密的大坡道,距营地有十里路。”魏颗心有所悟地在草莽丛生的青草坡布下伏兵,然后扬言班师罢兵。雄心万丈的杜回信以为真,以为晋军要逃跑,忙率兵追击,结果被伏兵包围在这个杂草丛生的坡道上。但杜回身陷重围却全不在乎,抡起大斧横劈竖砍,挡者丢命。正在酣战之际,忽然间只见杜回歪歪扭扭,立足不稳,一步一跌。原来是一位身穿布袍芒鞋的老人,“将青草一路束结,以绊杜回之腿脚,使之跌跌撞撞。”杜回有力而无法施展,被草结不断绊脚,颠颠晃晃,一再摔倒在地上,当场就被魏颗俘获。这就是史称秦晋辅氏之战。晋军获胜的当夜,魏颗在梦中见到那位“结草”的老者,老人对他说:你宁违先人之命,善嫁我女儿,我在九泉之下,感你救女之恩,今日结草以助战,是为了替女儿祖姬报答你的大恩大德。我就是你嫁的那个妾的父亲。

啊!是这回事,他一下明白过来了。原来魏颗的父亲魏武子魏犨有个爱妾,名叫祖姬。当魏犨临死时,叮嘱魏颗说:“我死后一定要这个爱妾殉葬,使我在九泉之下有人陪伴。” 魏颗没有听从魏武子要把他的宠妾殉葬的命令,而将这位宠妾重新嫁人,开笼放雀,救了祖姬一命,因此积下了阴德。当其弟责怪他未遵照父亲遗嘱时,魏颗委婉地回答说:“人在病重时,神智是混乱不清的。父亲清醒时曾有嫁她出去的叮嘱……”(《左传·宣公十五年》)显然这是他对胞弟的搪塞敷衍。可想而知,当时魏颗做这件善事是非常不容易的,一是要违背父亲的遗愿,二是要顶住来自家族和弟弟的压力,三是要顶住社会的舆论,因为殉葬是当时流行的风俗习惯。他之所以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不怕背负叛臣逆子的忠孝并失的罪名,首先他有一颗充满仁爱的心。爱里有超自然的神性。他虽然身处暗夜,但他心地有光,他宁愿违背先父的意愿,也要遵循他内心深藏的天道。“他富有仁爱,慈悲而又公道,像光明在暗处向义人照耀。”(咏112:4)暗夜里的神光照亮了他,所以他就没有被偏情私爱带到荫死之地,而他的弟弟仍处在深度的黑暗之中。他行善的正义性为后世的事实证明,他正是暗处的“光明”,照亮了未来的人心,扭转乾坤,清除了世间流行的恶俗,开拓了天主的正道!他在我国的历史进程中是少有的风云人物!

人的本性是耐心承受事物的自然法则,而不是屈服于他人强加的意志。人生来是自由的,但是处处碰到各种不同色彩的铁链枷锁。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卢梭,也许正是感受到了世俗锁链的捆绑,才发出挣脱的呼叫:“我要做一件史无前例、后无来者的事情,我想向我的同类显示一个暴露出全部天性的人,此人就是我。” 其实,这显然是一种神性的豁然醒悟的表白。生长在公元前五百多年的魏颗,废弃殉葬陋习的壮举,正是表白他对杀人恶习的零容忍,并予以坚决的抗拒。真谓骇俗震世,石破天惊!上帝将这盏明灯放在了桌子上,照亮世人,也照亮了未来的历史长河,自然也获得了神的奇宠异爱。

那位老者最后对魏颗说:“将军将世世显荣,子孙贵为王侯。无忘吾言。” 这段话值得玩味的是“无忘吾言”。就是说:我这神的使者告诉你,除赫赫战功的回报之外,往后还有荫庇子孙的宠爱,我提前告诉了神对你的预备,你不要不信,要记住我的话,定会兑现!神是信靠的神!说到底,就是神役怕魏颗不相信神的预许。

后来魏颗封于令狐(今山西临猗),后代以封地为姓,称令狐氏。后裔果真是耀祖荣宗的显赫家世。正如圣经所说:“正义的人,必然为人正直;他的后代子孙,必然有福。”(箴20:7)救人一命,自己得圣宠还荫泽后代,这属灵的深意藏匿其中,隐而不显,目光如豆的世人,恒河沙数般的俗人,又能有多少悟彻其中的玄而又玄呢!其实这玄之又玄里,似乎隐约可见一个“爱”字。似乎是在传递着这样一条信息:从爱出发的选择,一定不会有错。“爱”即选择!

这则史海一贝,是感恩成语“结草衔环”中的“结草”的来源。同时这一战役也证明这样一个道理:“战争的胜利,不在乎军队的多寡,而在乎由天而来的力量。”(加上3:19)“上主不赖刀枪赐人胜利,战争胜负只属于神”。(撒上17:47)

走笔至此,不禁想起了一桩遥远的笔墨官司。关于魏颗得胜擒敌的事,在哲学家王充看来,完全是由他的命运决定的。他说魏颗本来就有得胜擒敌的命,又加上怪老头的意外帮助,这也是他命中注定的。与他是否积过阴德没有关系,那个梦也是虚幻不实的,归结起来都是为了体现魏颗的命而已。王充的“命运论”这里姑且不言,但王充把梦象与人的命运联系起来考察,这是他的独特的梦学理论。这里存而不论,还是言归正传。

救人的善举有多种多样的情况。有的救人的善行,是凭自己的智仁与勇气,敢于釜底抽薪,挫败邪鬼凶神的计划,破鬼“罩”之迷茫,开醒脑之慧光。浙江台州有一位好学的读书人,名字叫应大猷。他羡慕山中环境清净,远离尘嚣,是专心读书研究学问的好地方。恰巧在城外的山麓,有一座精致的房屋,房主人因为屋中常常闹鬼,不敢住在里面,曾经几次出租,好几位房客都是因为闹鬼而先后迁出。应大猷他不是不信鬼神的浅薄之人,而是深信“心正不怕鬼”的真谛。为了可在山中静心读书,他征得屋主人的同意,住进了人人望而生畏的“鬼屋”。当他入山的第一夜,挑灯拨火,潜心读书,果然听到房屋周围有“嘘利嘘利”的鬼叫声。应大猷心地坦然,听而不闻,照样聚精会神地研读学问。他还能听到鬼与鬼之间的谈话,但也听之任之,与鬼为邻,互不干涉,后来也就习以为常了。

不过,这位勤奋读书的秀才,决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苦读圣贤书的书痴,对鸡毛蒜皮的小事他自然听而不闻,视若无睹,免得分心走意;但对有害人性命的事则救焚拯弱,格外重视,十分投入。有一天听到一个鬼说:“某一个村庄有一个妇女,他的丈夫在远方做生意,多年不归,杳无音信。他的婆婆认为儿子没有回家的希望了,就逼迫媳妇改嫁,可是那个妇人坚守不渝要等丈夫回归。因为婆婆逼得很厉害,她就有了自杀的念头。不多天她就会自缢,那时我可以找到替身了。”应大猷一听,才知道这个鬼是死期未到,提早自我了断的缢死鬼,所以需要替身转换!应大猷没有将“鬼话”当“鬼话”听,他对那个即将寻短见的妇女起了恻隐之心。他急忙离开鬼屋回到家里,果断地卖了几亩田地,得银四两。他提笔搦管伪造了一封夫人丈夫的家书,连同银子四两,马不停蹄地一并汇寄到那妇人的家中。村妇家接到了信和汇银,当然全家都很欢喜。可是仔细一看信的内容,不像那妇人丈夫的笔迹,就又起了怀疑。但那妇女的婆婆认为,即使信是假的,但那银子是真的呀!不是自己的儿子,有谁会寄这么多银子呢?想必儿子在外面安然无恙,从此也就不再逼媳妇改嫁了。因此这位村妇也打消了自缢求死的念头。后来妇女的丈夫也从远方回来,全家团圆和好如初。

过了几天,应大猷又听到鬼与鬼之间的谈话。那个缢死鬼说:“我本来可以找到替身,只因上次与你讲话,无意中让那个屋子里读书的秀才听到了,他破坏了我的好事。”另一个鬼问:“既然他这样坏你的事,为什么你不去祸害他呢?”缢死鬼说:“这个人心肠慈悲,救了妇人的命,积了阴德,将来的还报要做到尚书的官职,我怎能祸害这样的好人呢?”看来鬼也有是非曲直的公道之心,并非像人一样,完全以个人利害为转换来作抉择的!后来应大猷果然考中了进士,做到了尚书的官职。尚书是中国封建时代政府主要的高官。(见《德育古镜》)。

应大猷虽然没有直接得到被救者的回报,那是因为他做好事不想让人知道,受惠者完全没法知道施惠者是谁?这叫“阴德”。阴德就是指暗中做了有德于人的事,也可以指在人世间所做的而在阴间可以记功的好事,是隐藏的德行。与阳善的公开行善是相反的。阴德是指不被人知道,不是为了自己而做的善事。这样得的福报很大,是德行中最高贵的君子仁风。耶稣在登山宝训中论到:心善,要出于真心。“你们应当心,不可在人前行你们的仁义,为叫他们看见……当你施舍时,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行的;要叫你施舍的行为隐而不露,你父在暗中看见,必要报答你。”(玛6:1-4) 《淮南子·人间训》指出:“有阴德者必有阳报。有阴行者必有昭名。” 应大猷官居尚书郎,正是阴德的阳报,阴行的昭名,也正是上主对他的褒奖。

真正行善积德的人,根本就不把自己的善行放在心头,甚至于对感恩的人,矢口否认善举是自己所为。明朝崇祯年间,常熟县进士蒋畹仙,偶然住在同学周明远家里。这一年是大饥荒,夫妻父子都不能互相照顾。当时有一个姓郭的人,想要卖掉自己的妻子,只因为看到手中抱着的孩子而迟疑不决;但最后还是狠狠心说:“只能各自逃生了!”就把孩子抛弃在大路旁,决心卖妻活命。蒋畹仙看到这个情景,顿生恻隐之心,说:“怎么能因为口腹的缘故,一下子就一家离散呢!”问郭需要多少钱才能解倒悬之厄?郭回答说:“一十五千。”蒋立即拿出袋子里的钱,经清点只有十千,就向明远借贷,以凑足数目。周明远说:“世上的好事要大家做,你是明理的人,怎么把我放到一边呢!”于是也捐出了五千。这样一来钱就凑齐了,妻子不用卖了,儿子也保全了。后来这个人苦心经营,有了一些家业,就带着儿子去拜谢蒋公。蒋畹仙知道后,不准他们上前,并且硬是不承认做了这桩好事。

为恶而畏人知,恶中犹有善路;为善而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蒋公隐瞒善行,是出于真正纯全的灵魂,才有如此洁白无瑕的善!这里想起了有一句流传的联语,它的后半句是不对的:“做善事怕人不知,不是真善;做恶事怕人知道,才是大恶。”文人为了对仗工稳而因文害意。做坏事怕人知道,不应是大恶,其中的“怕”,是隐然可见的羞恶之心,正是恶中的“善路”呢!那些以作恶为荣,到处炫权、炫富,耀武扬威的人渣才是大恶!“傲慢的眼睛,骄矜的心灵,恶人的炫耀,无非是罪恶。”(箴21:4)

积德无需人见,行善自有天知。人为善,福虽未到,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到,福以远离。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作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但日有所亏。 周明远是周子愉的先祖,与蒋畹仙先生是莫逆之交。这一则自讳其德的佳话,就是出自周子愉的笔记文学。(出《周子愉笔记》)

人生在世难免遇到困难。古人将其归纳为七种:一是水、二是火、三是官非、四是盗贼、五是刀兵、六是饥馑、七是疾疫。若是水火者,以拯拔为救援;在官非者,以昭雪为救援;在盗贼刀兵者,以脱离为救援;在饥馑者,以财帛为救援;在疾疫者,以医药为救援。救援均发于至诚,见人之难,如己之难,尽其智谋,竭其财力,使救人之心念十分圆满。但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有的善行通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优良的个人品格,来济困扶危、行善积德的。过去有句俗话:“若要富,开当铺。”因为开当铺的人,往往乘人贫穷急用,借机盘剥重利,敲骨剥髓,为富不仁。可是商道中也大有行仁义讲公平而发家致富的。

明代嘉庆年间,江苏仪徵县有一位姓金的商人,在镇上开设当铺。因为金老板性情耿直,他开的当铺出入都很公平。并且估物甚宽,限期较远。不像一般当铺的轻出重入。尤其对于老年贫穷的人,常破例免息,救了很多贪穷的人。有一次,一个农民的妻子患病,因为无钱延医买药,就拿暂时用不上的冬天棉衣去典当,可是时隔几个月,严冬要来临了,却不见农民来赎棉衣,老板就通知农民免息将棉衣赎回。金老板开的当铺,救了很多穷人的急难。冬天免寒衣的利息,夏天免暑衣的利息,长年累月不知行了多少方便,解决了多少人的生路。“应向穷人伸手施惠,好使你的祝福和怜悯,完备无缺。”(德7:36)“你要有能力作到,不要拒绝向有求于你的人行善”(箴3:27。)而他在无声中,听到了求救的呼声,怜贫惜老之爱使他伸出援助之手。但是他的当铺不但没有蚀本,反而营业兴隆,因此成为当地有名的富商。

有一年镇上来了一批强盗,很多富商都被劫掠殆尽,唯有金老板的当铺,强盗反而没有上门,在浩劫中安然无恙。因此治安当局认为,当铺中来往的都是穷汉,其中不乏歹徒,莫非是金老板与强盗有勾结通连?否则为何他的当铺最为富有,怎么反而没有遭到抢劫呢?后来强盗都被政府捕获,通过严密的侦讯,都不承认与金老板有勾结,而且态度坚定。政府多方调查也认为金老板确是好人,不仅生意公道,而且能济困扶危,解人急难,有口皆碑,不大可能与强盗有瓜葛,相勾结。而政府的办案人员总是觉得奇怪,最后直截了当地诘问强盗:“你们为何不抢劫金家当铺?”强盗才说出了实话。原来有几次强盗们要去抢劫金家当铺,但每次都看到屋上有无数身披金甲的神兵天将,因此称奇道怪,不敢进门侵犯。这样人们才知道金老板因为平日积德行善,因而有天神护佑,盗贼望神却步!虽多次贪心如灼,但就是不敢越雷池半步。一善染心,万劫不朽。从此政府不但解除了对金老板的怀疑,还颁赠了一块匾额,奖励他平日的善行义举。古圣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常得神的庇荫而逢凶化吉,遇难呈祥。此说言之有据,可靠可信!因为“众天使岂不都是奉职的神,被派遣给那些要承受救恩的人服务吗?”(希1:14)天使是天主的使臣和仆役,奉派为良人服务。这也正好证明了“人良心上若没有罪过,财物才算美好”(德13:30)的论说的真实性。

有的善行是怜贫惜贱,奉养无依无靠的老人,举义德、扬仁风。清代的袁武葵先生,浙江省杭州市人,生平乐善好施。鉴于当时医药不发达,一般穷乡僻壤的民众患病,多半束手待毙。于是他特地刊刻经验良方济世。清代初年的三藩之乱,浙江省被乱兵掳走的妇女很多,袁先生变卖了自己的大量家产,赎出了很多良家妇女。当时有一位60多岁的老太婆流离颠沛,无家可归,袁先生就把她收留在自己家中。几年后老太婆的丈夫,因自食无力,也到袁家来就养。袁家待两位老人和自己的父母一样。后来这对老夫妻在袁家先后病故,年龄都已80多岁。袁先生还葬之以礼。

“向穷人施舍,是借贷于上主”。(箴19:17)上主会加息偿付。有一年袁家的婢女,在火炉上煮茶后,把烧过的热炭拣出来放在木桶中,因为碳的火性未熄,竟着起火来。但木桶在楼上的床旁边,没有人看到。此时袁家有一位小姐,卧病在隔壁的床上,但对火情也一点都不知道。睡梦中的袁小姐,忽然看到已经死去的老太婆,以指甲痛刺她的脸,她惊恐的大声高叫起来,袁家的人听到了惊叫声,急急忙忙跑上楼来,才及时发觉袁小姐隔壁的木桶已烧成灰烬,卧床的一角也已烧成半焦。马上急呼,救火队赶来,很快就扑灭了火灾。(见《阴骘文广义》)原来死去的老太婆还在冥冥中护佑着袁家,使之有惊无险,逃过一场浩劫。

有的救人性命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以利人害己,代人受过,如此舍己救人世间少见。

宋朝绍兴年间,庐陵人周必大,做临安和剂局监官。有一天,突然失火,并延烧了附近的民房,按法规,负责管理的人应当定死罪。周必大问管理的人说:“假使是监管的责任,应当定什么罪?”管理的人回答说:“如果说是监管的责任,只不过撤销职务罢了。”于是周必大决定,假报此次的火灾是监管的责任,结果与火灾没有关系的周必大被撤销了职务。那个眼看只有死路一条的负责管理的人,因此死里逃生。

周必大被撤职回家以后,与妻子父亲相会。妻子淡然,父亲因他丢官很生气。当时,正遇上天下大雪,家童在院子里扫雪,此时父亲触景惊心,忽然想起昨天夜里做的梦。昨夜里,梦中的院宅堆满了积雪,他拿着扫帚就像眼下的家童一样,扫着地上的积雪,忽然听到有人说:“扫雪迎宰相!扫雪迎宰相!”想到这里若有所悟,因此就平静了下来,很好的对待他。以后周考中博学宏词科,官一直做到宰相,封为益国公。(出《宋史》)

在一般情况下,人的特性是争功诿过。若是自己犯了罪,不惜颠倒黑白,推卸责任,总想嫁祸于人;倘若是别人犯了罪呢?或落井下石,再踏上一只脚,在心狠手辣里表自己,图谋立功;或是远离是非之地,尽力撇清关系,怕溅落火星。周公则反其道而行之,反而引火烧身,解人之危,并且以撤职为代价,甘心情愿当替罪羊,救援他人性命。度量深不可测的周公,德配其位,宰相一职非他莫属!

连载一

本文标题:隐秘的梦影神踪 之十三:梦与善恶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