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影响美国法律的修鞋老人


2007-03-07 14:31:05 作者:胥加山 来源:信德报(第295期)

    有一位老人,一生靠修鞋维持生活。他的修鞋摊安置在当时美国的波士顿法院门外的大街上。
    老人在法院门外修鞋,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到法院开庭,他总是收起鞋摊,随着人流进入法院,去观看各种案件的审判。
    一天早晨,一个衣衫褴褛、满脸悔意的年轻人被带进法院。凭修鞋老人多年的经验,这个青年又是一个在公共场所酗酒闹事者。那时候,在麻省的法律中,“酗酒闹事”只是一种轻微的罪行,只需被告人委托别人交一小笔保释金,便可判一年“监外改造”;若被告人无人替他交保释金,那等着他的便是无情冷酷的监狱生活。在那种小偷、抢劫犯、强奸犯、诈骗犯集中的大监狱里关一年,即使原先知错就改的青年,出来后,也十有八九学坏了,变成一个对社会充满怨恨、对法律满腔敌意的职业罪犯。修鞋老人在法庭上见过不少这样的案例。此时,老人看着眼前这个充满悔意、惶恐的青年,心中顿升恻隐之情。
    老人按捺不住自己,径直来到年轻人的身边,悄悄地问起他犯罪的经过和家庭情况。青年诚恳而内疚地告诉老人,他因喝酒打人,自己对不住年老的爷爷,因父母早已离异,一直跟着爷爷过,自己也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且谈了女友……说着青年泪流满面。老人对青年充满了同情,他敢肯定青年是个穷苦人,很难拿出保释金。
    开庭时,老人从容地走向法官,表示自己愿做被告人的担保人,保释青年出去。刹那间,青年当场向老人和法官一边哭着一边保证:一生戒酒,好好工作,疼爱女友,孝敬老人……
    老人的古道热肠和青年的悔意,深深打动了法官,他随机灵机一动,同意鞋匠的请求,下令延期三周审判,三周后根据被告人的具体情况作出最后判决。
    三周后,老人亲自陪同被告人返回法庭,容光焕发的青年令法官感到高兴。这时,老人向法官呈上一页报告——以上帝的名义发誓作证,这个青年三周内滴酒未沾,一直辛勤劳作,照料祖父,空闲时间还去教堂做义工。报告上还有青年所在街区的警察和教堂神父的签名。法官一见大喜,当场宣布释放了青年,并象征性地对他罚款一美分。走出法庭,青年紧紧拥抱修鞋老人,喜极而泣。
    青年从此变成了一个终生戒酒、守法勤劳的好公民。
    修鞋老人的爱心和法官的灵光一闪,便开创了美国法律史上一个全新的思维——“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新局面。
    以后的17年,修鞋老人共为2000多人担保,他的爱心深刻地改变了2000多人一生的命运;老人的善举同时也影响了美国司法制度的文明进程,以至于后来麻省正式通过一项法律,专门成立了一个“缓刑司”机构,实施“仁心仁术”的新型司法制度。不出几年,全美国各州纷纷仿效,取得可喜的成效。
    这位修鞋老人就是100多年前被美国载入法律史册的被誉为“缓刑之父”的约翰·奥古斯都。他留给后人的影响不逊于美国的每一位总统。
    一位又穷又老的修鞋匠仅凭一颗爱心,就让他享有和总统一样的声誉,这无疑告诉我们一个这样的道理:当你穷困潦倒、一无所有,只剩下一颗爱心,也能创造出人生的奇迹,诚如约翰·奥古斯都。

本文标题:影响美国法律的修鞋老人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