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爱,直到受伤”的德兰修女


2007-08-22 11:20:07 作者:迦南 来源:信德报(311期)

  “爱,直到受伤”。这句话在很多年前就在一些地方见过,当时并未在意,相当然以为这一定是写主耶稣对世人的大爱至情。心想惟有主耶稣对人的爱,才爱得那样彻底,爱到被钉在十字架上,肋旁被士兵用枪刺透,流完最后一滴鲜血。相反,总觉得我们的“爱”应该是温馨的、暖洋洋的、兴高采烈的,又如何会爱到受伤,爱到苦痛呢?但在最近看了不少德兰修女自己写的文章,及别人写的德兰修女传记,以及对仁爱传教修女会中义工的描述,才知道“爱,直到受伤”这句话的出处,也真正了解到,为何必须爱到受伤。

  主耶稣说:要让我们彼此相爱。为此,我们也一直在说彼此相爱,而且,把每一个穷苦的人都看成是基督的化身,爱穷苦的人就是在爱基督。但是我们在生活中又如何真的生活出“彼此相爱”呢?
  德兰修女回应说:“我们必须在爱中成长,为此我们必须不停地去爱,去给予,直到成伤”。     “你的给予必得使你有所付出,而你所给予的不只是在你的生活中可有可无的东西,你也将给予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或是你不想失去的,你非常喜欢的东西”。
  德兰修女以其一生实践了她所说的。这对于我们许多人来说,不是做不到,而是不愿去做。我们每一个人也许都会去爱别人,但是没有人像德兰修女那样爱得这么深,爱得这么执著,又爱的那么喜乐。故此,我们更需要在爱中成长,只有当我们真正地付出爱之后,才体会到,其实我们在不断地付出中,在不断地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的信仰才会得到提升。

  主耶稣还说:我渴。只有爱能给耶稣解渴。这句话让我们懂得每一个人都是耶稣基督,我们带着他的面貌,来到世间,遭遇着种种。我们爱,也被爱。可是在人生的境遇中,当耶稣向我们发出邀请:“孩子,你在哪里?”时。虽然也明白耶稣基督希望我们回应他“我在这里”,将意味着时时对主召唤的顺从,是去为主服务的承诺,但却真正的回应了多少呢?
  德兰修女回应是:“一颗纯洁的心,很容易看到基督,在饥饿的人中,在赤身裸体的人中,在无家可归的人中,在寂寞的人中,在没有人要的人中,在没有人爱的人中,在麻风病人中,在酗酒的人中,在躺在街上的乞丐中,我们必须不停地去爱,去给予,直到成伤。”而且,修女一生也是这样做的,她所创建的仁爱传教修女会有4亿多美金的资产,她的组织有7000多名正式的成员,以及超过百万的义工与追随者。但是她住的地方,唯一的电器是一部电话;她穿的衣服,一共只有三套,而且自己洗换;她只穿凉鞋没有袜子,直至她临终时,没有给自己留下一分钱。就像她说的:“我们拥有越多,我们所能给的就越少”。是啊!人走过一生,生命中真正能留下来的东西,只能是自己曾给出去的,这是对人生多么深刻的顿悟啊!

  德兰修女的一生都在响应主的呼召,随时地待命,随时地上前,爱,直到成伤。祈祷,待命,待命,祈祷。将人类的美德提升到难以想象的高度。很多时候,我们人类固有的美德需要被提醒,需要被强化,需要在一次次的受伤中复原,需要被信心擦亮,需要被勇气点燃,更需要,随时随地的坚持。“爱,直到受伤,”多么令人警醒的语言,尤其在这个时代里,爱是一个已被人滥用的字眼,多少人已习惯用语言来爱,习惯用钱来买心安。是的,在这个世界里,伪装爱是如此的容易,因为没有人会真的要求你给予。也许正因为如此,在自私冷漠的人群中,德兰修女和那些用一生来模仿耶稣的圣徒们,与其说是让我们感动,不如说是一种震撼,一种羞愧。

本文标题:“爱,直到受伤”的德兰修女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