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礼仪中的歌曲


2007-10-24 09:28:03 作者:苏开仪 来源:教友生活周刊

    在讲课或是演讲中讲授礼仪中的音乐时,可以看出我们的教友,是如何饥渴地想要讨论和澄清一些礼仪音乐上的疑问,甚至是基督教的朋友们,也会提出一连串的问题。没错,我们必须承认,在梵二大公会议之后四十多年,台湾的天主教会一直没有做到一个很好的示范和教导,不但使得自己家人因缺乏沟通而产生误会,也让外界对天主教的圣乐产生很大的质疑,无论是有人说:「天主教的圣乐,当今已经被基督教吃掉了!」或是「个人自创的圣歌充满了自恋的情结。」这或许是当今「世界的」趋势,但是追根究底,要问:到底我们的教友们清楚礼仪的目的是什么?和礼仪当中的音乐扮演的角色又是什么呢?如果您认为自己是一位认真学习的教友,就请翻开梵二大公会议文献中的《教会宪章》和《礼仪宪章》(网络上均可以找到其电子文件),虽然这些文献已经有四十多年的历史,但仍是我们目前期待和努力的目标。从文献当中,您会发现天主的伟大和自己的渺小;基督和组成教会的我们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生命是要她能延续不断,但是反省我们的信仰和生活,是否已经离开天主愈来愈远了呢?教会中不乏爱天主,写音乐的朋友们,但是请严肃地看待礼仪中的音乐,她从来不是死板的,而是教会的生命,经由历史的演变和传承,到达你我的世代,有她生命的历史背景和礼仪上的功能性。因此,身为教会音乐工作者的笔者,希望能以下列所提出的几点,帮助大家对于礼仪中的音乐有所了解,因而在为礼仪选曲和创作时有所考虑,达到教会所称许的「圣乐的目的是为光荣天主和圣化信友。」

弥撒中的歌曲

    弥撒中的歌曲分为「固定部分(Ordinary;亦译为「常用部分」)」和「变化部分(Proper;亦译为「专用部分」)」两部分;前者指的是弥撒中的垂怜曲、光荣颂、信经、欢呼歌和羔羊赞(梵二大公会议之后,加入信德的奥迹、天主经和天下万国。)因为歌词是不变的经文,故称之;后者指的是弥撒中的进堂曲、答唱曲、福音前欢呼、奉献曲和领主曲(因各地民情的不同和需要,有些教会加上谢主曲和礼成曲。)因为歌词随着弥撒主题的不同而有所改变,故称之。所以,每一台弥撒的音乐,都会有专人负责选择出适合当日弥撒主题的「变化部分」的歌曲,为使教友们除了聆听当日的圣言,更经由选用的歌曲,深入对弥撒主题的反省。而「固定部分」也应考虑风格的统一性,尽量出自一位作曲家同一套的作品,为使礼仪呈现一个整体性。

歌曲的历史背景

    探讨礼仪中的歌曲,必须随着基督宗教的历史走一遭。基督宗教中最早的歌曲始自旧约,相信在当时的祭礼当中,一定有歌曲的咏唱,而我们较为熟悉的就是圣咏,是在旧约时期就有的歌曲;而教会的产生和礼仪的形成,却是在新约时期。随着宗徒们传教的脚步,各地修会的成立,他们在日课中的咏唱,成了教会中最早的礼仪|日课。日课中所咏唱的歌曲,包括圣咏和赞美诗。圣咏提供了日后弥撒中的「变化部分」歌曲的大部分来源,在第六世纪时,经搜集和整理,成了罗马圣歌集(Graduale Romanum),成为收集葛丽果圣歌的歌本。而弥撒中「固定部分」的歌词和谱曲,则是陆陆续续至十三世纪才完整出现,所以变化部分的歌曲,是早于固定部份歌曲出现的。

歌曲的功能性

    一般的教友可能不知道,弥撒中的歌曲是具有功能性的。但是想一想,弥撒若是没有音乐,仍是一台弥撒,因为是先有礼仪,而后有音乐的;一台简单朴实的弥撒是可以诵念的,仍不失她的丰富性和意义,但是,一台弥撒若有音乐辅助和伴随,却可以提升礼仪的庄严隆重、神圣性和共融性。「固定部分」的歌曲,在礼仪中有它固定经文的意义,是礼仪的一部分,而「变化部分」却大多有伴随礼仪动作的功能性,如:进堂曲伴随主礼等列队进堂的游行、福音前的欢呼伴随福音的游行、奉献曲伴随呈上饼酒的游行,和领主曲伴随教友领圣体的行为动作等。

歌曲的形式

    礼仪中的歌曲皆具有它在礼仪中的意义和功能性,因此,教会归纳出四种歌曲形式,做为礼仪歌曲创作的目标,即:

    一、对唱式(Antiphony):对经与诗节的曲式。对经由全体信友咏唱,与唱诗节的圣咏团对唱。在弥撒中为进堂曲、奉献曲和领主曲等;意义为:由圣咏团咏唱诗节,信友回答对经,可以免去信友们翻阅歌本的需要,而能专心注意礼仪的进行。

    二、答唱式(Responsory):答句与诗节的曲式;答句先由答唱员领唱,全体信友答唱答句,以下领唱员独唱诗节,全体信友答唱答句。在弥撒中为答唱咏。福音前欢呼虽然为同一型式,但不拘于由一人领唱,可由圣咏团担任领唱。

    三、赞美诗形式:同一旋律有多段歌词,全体信友一起唱。

    四、单节形式:一个旋律一个歌词,没有重复,可以对唱,如:光荣颂和信经。

    这些歌曲形式,大家都可以在弥撒中经验到。

歌词的来源

    在《礼仪宪章》第六章论圣乐有关作曲家的任务(no.121)中指出:用作圣歌的歌词,必须符合教会的道理,而且最好由圣经及礼仪数据中取材。所以,选歌者如果不清楚当日弥撒的主题,可以参考进堂咏、奉献咏和领主咏的圣经章节,或是礼仪文字来选曲,为能贴切地配合礼仪进行;而作曲家们更该注意歌词的来源,多参考圣经章节。

结论:回归礼仪的原意

    梵二大公会议《礼仪宪章》指出「礼仪是教会生活的顶峰与泉源」,所以,我们在礼仪中由圣言和圣体圣血滋养我们的身、心、灵,礼仪则更是我们信仰生活的表达和呈现。Lex orandi, lex credendi|祈祷法则即信仰法则,因此,我们希望在礼仪中的歌曲,能藉由歌词和端正的音乐风格,带领我们进入礼仪,接受圣言和教会教导的滋养,举心向上,善度基督徒的生活。

    笔者知道,大多数教友们自由创作的歌曲,并不是以礼仪为目的,因此有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与人分享个人信仰生活活泼有朝气的一面,十分值得鼓励,但是,礼仪是属于来自各个不同年龄层的教友,圣言的滋养是占第一位的。并且,天主教的礼仪是专属于天主教教会的礼仪,并不适合与其它宗教的礼仪或是崇拜相比较,因着本质和形式的不同,歌曲的形式和作用也不同,所以,我们该自己扛起礼仪歌曲创作的责任,而不是以不适合天主教礼仪的歌曲,来取代礼仪中的歌曲,这是我们目前该认知和努力的。

           (略有删节)

 

本文标题: 礼仪中的歌曲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