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现代人的难处(一)
2014-11-05

中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大都用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来衡量人生的价值,强调立德、立言、立功。认为如能为社会留下点什么,就不虚此生。然而在人类历史中,真正有资格做到这三立的恐怕只有极少数人。

在利玛窦神父墓前的沉思
2010-04-18

当时学校一位知识分子急中生智,提出把利玛窦等人的墓碑深埋起来,令其“永世不得翻身”。“小将们”觉得这个想法很有创意,于是墓碑就这样被保存了下来。

吾长更亦吾师
2008-10-30

其实,1997年初到“信德”工作之后,就听人讲起过他,“信德”初创之时,几位石家庄的知识分子教友义务帮忙编书、校对,张老师便是其中之一。后来,陆陆续续地零星了解了一些张老师的身世。

济南教区张宪旺助理主教访谈记
2005-09-19

福传工作在各堂区本堂神父的积极努力下已经遍地开花,读经、学经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会长培训班、要理知识讲习班、福传慕道班、知识分子联谊会、青年信仰夏令营、爱心小组、神恩复兴运动等活动应有尽有,为教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从刚恒毅的五点主张谈天主教在中国的本地化
2012-02-14

圣神父后,在具体的牧灵实践中常想起这些生活片段,我觉得从一个知识分子的视角去思考这些话自有它的实际意义,但却不是没有商榷之处。

青春和活力同教会常在 希望与生机伴教会永存
2008-11-10

教外朋友在接受祝福和领受圣物弥撒结束后,一位60多岁的教外老知识分子这样说:“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教会弥撒,让人感到砰然心动,同时也让我想起了我的大学时代。真的,这样的活动方式很好!”

送给新司铎的“贺礼”
2011-03-31

在城里,我们应学会怎样和知识分子相处,用文化传教;在乡下山村,我们也应学会和普通老百姓相处,用他们能听懂的话语,宣讲天国的奥秘。要学会不管在哪个环境中,都能随遇而安,喜乐地为主工作。

谁过圣诞处分谁,平安夜封校能彰显中华文化?
2014-12-26

年青人过圣诞节,或许并不太懂得洋节的历史文化内涵,其实也并不意味着他们就骨子里崇洋媚外了,胡适受到美国式西化教育,但他同样被公认为近现代最传统的知识分子,反而历史走到今天,还有高等学府关起门来阻挡外来文化

以三个基督徒群体特征看当今中国教会
2012-02-23

它们分别是大学生及其所代表的知识分子基督徒群体、老板基督徒及其员工信徒群体、农民及外出务工基督徒群体。

中国天主教三所大学之一———辅仁大学
2006-04-05

起源曾尽倾家私,创办震旦大学的中国著名天主教人士马相伯与天主教知识分子英敛之,于1912年7月上书教宗庇护十世首倡在北京创办教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