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找,必找到(三十九)


2008-09-01 11:06:27 作者:徐保禄 译 来源:信德报(总第348期)

问题56:宽恕会不会有容忍邪恶或美化邪恶危险?
    人们有时候把宽恕邪恶与否认邪恶混为一谈,好像在宽恕别人时,我们是在说:别人对我们所作的并不是真有那么恶劣。事实上,从严格意义上讲,没有恶行,也就没有宽恕。那些宽恕的人们承认别人对他们所作的恶行,却不愿停留在那里。他们的目光超越现在,相信会有一个新的开始。
    耶稣并没有声称:那些作恶的人是清白无罪的。他会像古代先知那样,用激烈的言词和行动谴责那种拒绝服从天主的行为,特别是那个被设置来了解天主法律要求的宗教机构的所作所为(参阅谷11:15-17;9:42;玛23)。但是对那些为正统社会所排斥、被斥之为“罪人”的人们,耶稣的态度却充满慈悲和理解(参阅诸如:谷2:15-17,路7:36-50)。无论如何,耶稣不着眼于人们的恶行,而是更进一步,指出一条希望之路,展示出出乎意料的新的可能。他对一个在犯奸淫时被捉住的女人说:“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从今以后不要再犯罪了”(若8:11)。他对一个税吏说:“跟随我吧”(玛9:9),对另一个税吏说:“今天我就住在你家”(路19:5)。
    宽恕的爱并不否认恶行,而是拒绝把罪恶与作恶的人相等同;那个人仍然值得爱,仍然能够改变他的生活。这样一种对一切都抱有希望的爱常常使经历了它的人有可能开始一种新的生活。除了耶稣之外谁会看出玛窦能成为他最亲密的朋友之一?谁敢于向他提出这样一个邀请?耶稣的邀请为玛窦打开了一条前进的道路,使他能够洗心革面,从新作人。同样,耶稣没有指控或责备匝盖,而只是告诉他:他多么愿意跟他建立一种关系。这便足够在这个税吏心中点燃起前所未闻的慷慨的火花:“我将把我财产的一半施舍给穷人。如果我亏待过任何人,我将四倍地偿还他”(路19:8)。尽管我们常常愿意相信:严厉或惩罚是对付邪恶最好的良药,但事实并非如此。由于我们的不宽恕,我们常常使另一个人深陷于恶行而无力自拔。
    宽恕并不是对邪恶轻描淡写,也不是容许别人继续伤害我们。那些把脸的另一面转给别人打的人们并不是永远的受害者。相反,他们坚信爱的力量能够溶解恶的根源。他们看似矛盾的行为是为使人们扪心自问,以冲破暴力的怪圈。福音的温良和善绝不是天真的多情善感,或病态的自我否定,而是意味着一种对慈悲的天主的活泼明晰的信赖,因为天主的软弱要比人类所谓的力量更为强大(格前1:25)。那些把宽恕生活出来的人们不怕面对面地正视邪恶,不为毁灭性的行为开脱罪责。但是他们的心中却从不放弃希望。他们永远都愿意把别人看作是能够在适当的时候欢迎天主的人,而天主永远都能够推翻我们人性的打算,开创一个新的开始。

  (连载三十九)
版权所有(c)  泰泽出版社
71250 Taize France

 

本文标题:找,必找到(三十九)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