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山沟里崛起一支“圣神乐队” (一)


2011-07-12 09:55:03 作者:李万永 来源:《信德报》2011年7月1日,19期(总第450期)

    一支由14人组成的管弦乐队,以其精干的队伍,神采飞扬的指挥,昂扬激越的演奏气势(多为80后的年轻成员),组建仅仅4个月,于2010年10月2日,在内蒙巴盟教会圣乐分享大会上首次登场演奏时,脱颖而出,成为大会的最亮看点,也成为巴盟教区圣乐队伍中的生力军!为福传工作在做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支乐队什么时候成立的呢?他们受到谁人的指点而进步如此神速呢?他们的乐队又有什么样的背后故事?……带着众人一样的惊叹与好奇之心,我走进了他们中间。

身在异乡,敬主热火不减

    这支乐队成员是一群生意人,他们来自河北邯郸永年县。乐队组建的来龙去脉还得从十年前说起。2001年邯郸永年教友闫金科首先来到乌海市海南区设门市经销标准件。他站稳脚跟后,经互通信息,相互帮助,陆续从老家又来了一些做同样生意的人,到目前为止已达10户人家,50口之众。因他们居住的城区距海勃湾和公乌素天主堂均有几十里远,所以除了大瞻礼进堂望弥撒外,还特地邀请本堂神父每主日前来教友门市上送弥撒。为了平常也能善度信仰生活,他们发扬家乡教会教友踊跃福传的优良传统,并汲取外出人员善度信仰生活的经验,在邯郸教区王路明神父的引领下组建了一个充满灵性生命的教友小团队——“基基团”。在闫金科、魏敏等几位热心事主、乐于奉献的负责人的带领下,除热心参与弥撒外,每周坚持一次聚会,集体祈祷过信仰生活。他们每人都有圣经、圣教日课,并“索阅”了教会的报纸、教理书籍。他们学习圣言并于生活中实践,谈认识、谈感受、谈见证、互相交流心得体会、取长补短,相互帮助、相互激励。有些教友还将店名取为“天赐”、“信德”、“天佑”等具有圣教会鲜明特色的词汇,而在门市内最显眼的墙上悬挂着圣像,虔恭而自信地彰显着教友的身份和诚信。
    在圣教会节庆日他们还因地制宜地组织圣歌演唱、圣经知识竞赛、信仰生活分享会等丰富多彩的灵修活动。遇到民间的传统节日,他们还会组织晚会、郊游、聚餐等,大家唱歌跳舞欢欣愉悦,和睦相处、亲如一家,充分体现了团结互助、践行爱德的信仰精神。

成立乐队,千难万险无阻挡 
  
    永年“基基团”教友们居住地属于海南区公乌素(矿区)堂区管辖。随着近年来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原公乌素地区的一些教友陆续搬迁到市区居住,致使本堂口教友人数逐年递减。无疑永年“基基团”就成为了本堂口的教友骨干。每次过大瞻礼,但凡能脱开身的人,都要开上车前去打扫、布置、装饰教堂内外。特别是在去年圣诞节,男女老少各展才艺,10户人家齐上阵排演了全本“三王来朝”话剧,再配以舞蹈、曲艺、独唱等节目,使晚会丰富多彩、高潮迭起,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为欢度圣诞的教内外朋友增添了喜庆与欢乐。而节庆之所需,话剧装备花费都是他们主动献仪解决的,堂区的平日开销也大都是他们慷慨解囊,热心奉献。
    为了进一步活跃和丰富堂区的信仰生活,增强弥撒圣祭及大瞻礼节庆活动的氛围,他们于2010年5月23日圣神降临瞻礼聚集一起,商讨并决定组建一支管弦乐队。他们的想法得到了本堂郑神父的热情鼓励和大力支持,基基团每户出资800元共集资8000元后购置了小号、拉管、大鼓、小鼓、钹等乐器,还自费统一制作了服装。他们将圣神降临瞻礼定为乐队成立日,并取名为“圣神乐队”,旨在祈求圣神助佑和引领乐队茁壮成长、蒸蒸日上。
    有了乐器、制服,但没有人会敲会吹,在当地请老师学费又会非常昂贵,怎么办?自古成功在尝试,办法总比困难多。于是他们创造了“远程拜师遥控指导”的求学方法,即:往老家打电话向“行家里手”们请教,即学即练。而这14人中仅赵伟强一人识谱,学习难度无形之中又大大增加。但他们不怕困难努力勤学,先由赵伟强将歌谱一遍一遍地教,大家再反复咏唱把歌谱死记硬背下来。就这样,他们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开始了艰辛的苦练。           (未完待续

本文标题:山沟里崛起一支“圣神乐队” (一)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