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对教会学习班的建议


2012-05-17 13:58:10 作者:文萱 来源:《信德报》2012年5月10日,第17期(总第488期)

    教会各地举办学习班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了,少则两三天,多则十多天。有春秋季办的堂区活动式福传培训,有夏冬寒暑假的少年培育,也有间隔一两个月举行一次的传道员不间断培训。
    笔者经历了几次学习班后,发现了很多值得商榷之处,故此提出供大家品鉴。
    第一,能否定向培训,并增加不同的培训形式。举办学习班应有针对性和目标性,比如,信仰培育学习班专门培育教友的信仰知识,以坚固信仰基础为原则;传道员培训班,专门为教会培育传道人员。
    以上是教会比较常见的培训班形式,是否能增设诸如婚姻家庭辅导、主日学培训班、送圣体员培训班、临终安抚天使培训班等定向培训,吸引更多的人加入,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壮大教会服务队伍,使教友们在服务中明确自己的位置,为教会发展打下基础。“各人应依照自己所领受的神恩,彼此服事,善作天主恩宠的管理员。谁若讲道,就该按照天主的话讲;谁若服事,就该本着天主所赐的德能服事。”(伯前4:10-11)
    第二,能否甄选学员,使培训更见成效。笔者参加过不少学习班,发现因参加培训的教友的文化程度、生活经历、天主神恩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学习过程中出现难以接受或者无法深刻领会培训内容的现象。学习班结束后大家根据自己的喜好发表言论,有说好的,有说不好的,似乎学习班的效果被局限了。说不好的,往往是那些无法真正进入又因碍于面子或某些原因不得不参加的教友。这也是甄选学员参加培训的原因所在。
    在人员甄选上,圣经第一次描述是路加福音第六章,耶稣拣选十二宗徒。经上说:“在这几天,耶稣出去,上山祈祷,他彻夜向天主祈祷。天一亮,他把门徒叫来,由他们中拣选了十二人,并称他们为宗徒。”(路6:12-13)第二次则是路加福音第十章,“此后,主另外选定了七十二人,派遣他们两个两个地在他前面,到他自己将要去的各城各地。”(路10:1)
    这两段圣经告诉我们甄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事情前要向天父祈祷,并要有目标。如果说宗徒被主赋予了领导的权柄,那么门徒则被主赋予了福传的使命,即使都是主亲自拣选,因人而异,所承担的责任和使命也有所不同。正如我们想收获什么就需要选择什么样的种子种下。所以,我们办学习班甄选学员定向培育似乎是很值得我们慎重考虑的事情了 。
    第三,讲师在宣讲前是否请神父审查讲道内容,以使宣讲完备无误。很多讲师是教友,他们中或是经过了圣神的洗礼突然拥有了宣讲的神恩,或是经过学习和操练达到了宣讲的能力,但是有一点需要郑重说明,每一个福传团队需要有指导神父,神父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不可忽视。无论一个教友得到了什么神恩,神父永远是他们信仰的陪伴者和监督者。或许有人说,教友也领受了先知、君王、司祭的职责,可以和神父一样宣讲。但是神父在教友的信仰生命中永远具有监管和指导的责任,主耶稣教导我们学习服从并且他以十字架上的祭献,亲自为我们立下了服从的表样。他也恳切地告诉我们,没有徒弟胜过师父的,凡受过完备教育的,仅相似自己的师父而已(路6:40)。所以,无论一个人有多么大的神恩,不借着谦卑的祈祷和学习,是不能达到福传的目的的。
    第四,要不断总结学习班的经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很多时候,我们会把搞培训班当作活跃堂区的一种方式,但面对学习班上出现的情况却一无所知或者视而不见,最终结果只局限在一件工作完成之后的喜悦和成就感上。此种做法笔者认为极为不妥,并非要打击大家的积极性,而是这是很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


北京南堂以茶话会的形式举办代父母培训班


    举办学习班,在吃住方面,堂区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来保证这些需求,付出了一笔不小的开支,大家应珍惜学习的机会。在圣经中,关于听道人的饮食问题,其中最为熟悉的当属耶稣增饼的两次奇迹,吃饱喝足后,面对使大家得到饱饫和满足的主,人们采取的是节约的态度,将碎屑收集起来。这样的行为一是节约的警示,二是环保的提醒。
    另外,学员们大都是堂区彼此熟悉的教友结伴而来,或是某善会小组全体成员集体参加,或是好朋友互相呼唤相约而来,大家在一起学习,却很自然的人以群分。大家举心向上,感恩谢恩,却对身边不认识的兄弟姐妹采取旁若无人的态度,给人一种冷漠的感觉。
    还有,学习班的后期引导更不容忽视,每一次学习班大家好像被点燃了一样,热情高涨、积极踊跃。但假如只靠办学习班带动大家的热情,最终的结果就像打兴奋剂一样:学习班来了,精神高涨饱满;学习班走了,沉寂了、茫然了、不知所措。要知道,那真正给予我们力量源泉的是天主,只有他才是我们用之不竭的能量供给站。
    真诚地希望教会借学习班的形式不断壮大,希望每位教友珍惜每个学习的机会。

本文标题:对教会学习班的建议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