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王清芬修女印象记


2013-04-12 11:23:11 作者:思葭 来源:《信德报》2013年4月4日,12期(总第529期)

    曾经是那样地盼望见到一个蓦然间让我感动的人。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友人的时候,她笑话我说:“你这是异想天开,现实中这种人不多。”
    直到某个安静的黄昏时分,我碰到了来温州办事的王清芬修女,终于有了这样一份感动。
    王清芬修女来自河北宁晋县边村的“黎明之家”——一个专门收留照顾残障儿童的孤儿院。初见王清芬修女,我深感震撼,这是怎样的一个人?让我瞬间就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感动。我知道,那除非是来自一种人格的光辉所散发的魅力,此种感觉是扑面而来的,自然而然的,无法作秀的。我很词穷,我无法找出合适的字眼来形容她:她是淳朴的、柔和的、安静的、乐观的,更重要的是,她身上散发着一种深沉的叫人无法释怀的悲悯气息,叫人肃然起敬。
    在暮色的四合院里,我们几个人坐下来交谈,我被告知,“黎明之家”的孩子们,不是脑瘫,就是残疾,智商普遍低下,更多的是两者兼而有之,往往叫我们常人好不“束手无策”和“怨天尤人”一番。


王清芬修女给黎明之家出嫁的新娘作伴娘

    可是王清芬修女却异常平静地告诉我:在那个地方,她已呆了二十多个年头了,从最初收养的十几个孩子到今天的一百来个,对于此家庭内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王清芬和她的修女姐妹们皆亲历亲为,和他们朝夕相处,修女们用自己最美好的青春,最宝贵的时光抚平一道道伤痕,包括身体上和心灵上的。她还说这些服侍的日子很值得,因为能帮助这些被遗弃的残障孩子们找到一个“家”,能帮助他们重新拾得一份做人的尊严,再苦再累,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她娓娓道来,说教育,说孩子们的进步,说在里面别样的操劳……寒夜小聚,借着落地灯柔煦暖黄的光晕,王清芬修女淡定而从容地诉说着,时不时地冒出一句:“我们很荣幸,因为这是天主赐给我们德兰修会的一个好礼物。”
    趁着一个合适的时机,我忍不住地问她:“可是尊敬的修女,在这个世界上,在我们周围,还有那么多健全的人需要读书而没有条件,有那么多健全的人需要我们情感的抚慰,你们为何不先去拯救那些正常人,然后再来照顾这些残障小生命呢?”
    王清芬修女惋惜而又深重地看了我一眼,说了一句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的至理、至经典的名言:“生命不排序,善良不排序。”
    好平静的一句话,却似一枚针尖刺痛了我灵魂的深处,我不觉惶惑不安起来,我发现“善良”的自己既没有去关怀好正常人,更没有去照顾这些“边缘”的残障人,这让我对自己有了一个深刻的反省——平日是否只是将爱“宣讲”,而忘了或没有时间去做?
    我分明发觉:眼前的她,正用一生的真实行为,印证、承诺了这份爱的持守;正用一生的奉献,并用鲜红的心血书写着这几个字:“生命不排序,善良不排序。”
    静静地聆听着她的“黎明之家”的叙述,我的眼前依稀出现了印度德肋撒修女——一个满身光华充满着爱的女人。我虽然无法将眼前的王清芬修女与她作比较,可是她们的行为,同属爱的行径,她们之间有某种神圣的东西是相通的,她们丈量过的脚步,播撒了一路爱的芬芳……在娓娓道来的絮语里,我忽然发觉我是龌龊的,粗鄙的,我虽然顶着一个不错的头衔,可是,那一刻,我竟像小学生似地频频点头,然后唏嘘落泪……
    临走前,她告诉我第二天就要回黎明之家了,她断然拒绝了我要帮她买的飞机票,她说:“太破费了,留着给孩子们动手术吧!下个礼拜将有五个孩子需要动手术,省些钱以给他们用,乘大巴便可……”
    第二天我们相拥而别,她要回她的“黎明之家” ,恍惚间我发现:王清芬修女的到来,使我终生受益,可说是我一生的财富。

本文标题:王清芬修女印象记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