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基督教”传教士对中国计量的贡献
2012-06-06

他们要藉科学技术引起中国学者的重视,首先其天文历法要准确,这就需要他们运用西方天文学知识对中国的观测数据进行比较、推算,如果在角度和时间这些基本单位上采用中国传统制度,他们的运算将变得十分繁难。  

一衣带水 和美教会(二)
2013-03-04

或许还有更重要的原因有待学者去研究和思考。目前,台湾本地几乎没有什么圣召,传教士大多数是外籍的。其中耶稣会过去有很多传教区,但是后来耶稣会将这些堂区都移交给了教区。

三位一体的第三位:圣神或圣灵
2012-05-25

当然,后来又发现了陶文,就是烧制在陶瓷器具上的一些符号,但陶文还没有发现成文的篇幅,只有单个的符号,因此一些学者不认为陶文是文字,只能说是文字的原祖。

《大公报》与天主教徒英敛之
2010-01-06

《大公报》问世后的“敢言”,正如著名学者何炳然先生(1924-1994年)生前所著《辛亥革命前<大公报>的评论探究》中说的,“既是社会矛盾逐渐激化、清王朝统治日渐衰弱的表现,更是资产阶级要在北方为自己开一个舆论的

近代中国天主教传媒(赵明忠神父代读)
2006-10-13

在北方的天主教报刊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大公报》和《益世报》,《大公报》创办于1902年6月17日于天津法租界,创办人为著名的天主教学者英敛之,有关英氏生平可见方豪所著《英敛之先生的生平和思想》,大公的释名是忘己之为大

上海光启社前总编 白建清神父发言 Former chief editor of Guangqi Press, Shanghai Fr. Bai Jianqing
2019-05-21

大部分学者所引用的圣经都是基督教(誓反教)的版本。就是在今天,中文圣经及有关的信仰著作的发行量我们也远不及基督教。

澳大利亚天主教会以及华人公教团体
2004-06-14

目前,这些学者专家不仅教授英文,而且还在其它领域提供专业教学。

叶小文:宗教文化在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精神
2006-11-18

在论坛举办期间,《对外大传播》分别采访了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著名学者余秋雨、美国百人会发起人杨雪兰以及中国宗教局局长叶小文和可口可乐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奇伟先生,同时又专访了《江边对话——一个基督徒与一个无神论者

人工智能与人类 —— 来自中西方的观点
2020-05-14

除本文两位作者之外,研讨会汇集了来自中国、美国和欧洲的十几位学者,共同探析当今的巨大变革如何对基督宗教、儒家以及其他宗教和世俗传统构成挑战。

教宗:圣周四主的晚餐弥撒讲道
2009-04-11

学者告诉我们,在那叙述以色列祖先历史的古老时代,“批准盟约”意味着“与他人进入以血为根据的关系,也就是接纳他人进入自己的联盟之中,彼此共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