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平江天主堂的奇闻轶事


2013-05-24 10:16:14 作者:王玛利亚 摘编 来源:《信德报》2013年5月16日,18期(总第535期)

    平江天主教堂位于四川省攀枝花市西区格里坪镇境内,始建于1885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平江天主教堂所在的经堂村,以前叫作马上村,曾经是川滇交界地带的一个重要物资集散地。之所以改名为经堂村,就是因为有了天主教堂的缘故。

牛皮圈出来的教堂
    清朝雍正八年(1730年),巴黎外方传教会派出传教士到盐津的龙溪一带活动,天主教遂辗转至马上(今西区格里坪镇)。清光绪六年(1880年),法籍神父铎安国来到马上街(今教堂所在地)一带,见此处地肥水足,便想在此建教堂。遂向当时云南官员提出购买一块地皮修建教堂,官员问:“需购买多大一块地皮”?铎安国神父答:“只需牛皮那么大块就行了”。于是云南官员便同意卖给神父牛皮那么大一块地盘。神父便把一张牛皮全割成打鞋底用的麻索那么细的皮条,用来围成一圈,于是便圈出了现在教堂那么大的一块地盘。教堂的修建历经四年多的时间建成,为中西合璧的古典式教堂。教堂墙体上方正中浮雕一个天主教的标志十字架,十字架下竖写“天主堂”三个大字。正面山墙后的实际建筑,则是采用中国典型的亭榭式木结构建筑。打孔穿榫的屋架,凿木雕花的窗棂,房角有飞檐,檐下有斗拱,四周有回廊,前后有庭院,处处体现出中国古代的建筑风格。经堂、钟楼、学堂、宿舍、厨房、畜圈等共87间,占地面积3340平方米。
    然而,正是因为这座天主教堂所占的地盘只有一张牛皮大,所以在修建时,教堂这一主体建筑和学堂、宿舍、厨房等附属建筑之间的距离就难得拉开。主体建筑的一只飞檐,已经顶在了附属建筑上,还有一只飞檐,甚至被附属建筑包了起来。不过这样也好,主体建筑和附属建筑奇特的结合,不仅为我们诠释了民间有趣的传说,还显得这个古建筑像是一座精雕的象牙工艺品,玲珑细腻,紧凑精巧。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平江天主堂落成。从此,教堂钟楼上清脆的钟声、教友们“扑朔迷离”的诵经声和来自西方新颖的洋学堂,深深吸引着周围的村民,马上街信奉天主教的村民于是渐渐多了起来。久而久之,人们便把马上村称之为经堂村了。

教堂院落里的古树


酸角树与凤凰树的传说
    除了建筑,教堂外还有十多棵大树,大部分是红椿树。这些树虽然不见得有多粗,但年龄都很大。其中最为显眼的有两棵,一棵是酸角树,另一棵是凤凰树。
    这两棵树都进了攀枝花名木古树的档案。
    酸角树在教堂的后门外。它是教堂内外所有树木中最粗壮的一棵,也是年纪最大的一棵。据当地村民讲,这棵酸角树在法国神父修建教堂以前就已经存在了,而且那时就已经结果了,所以,它的年纪比教堂还要大许多。大多少呢?老乡说不清楚。后据专家的考证,它已经有250多岁了。
    奇怪的是教堂后院的那棵凤凰树。
    这棵被当地人称为花树的凤凰树,胸径60厘米左右,树干笔直,枝若盘虬,形同华盖,被一个将近一米高、直径三米左右的圆形花台围住。据当地人讲,这个地方以前没有这种树,是法国传教士从国外带来的。后来,除了教堂,经堂村和邻村都有了凤凰树,而这些凤凰树都是由教堂里的这棵传下的后代,教堂这棵百余年的凤凰树算是这一带凤凰树的老祖宗。更加令人惊奇之处在于,这棵树是祖宗级别却并不见老,光滑的树皮,健壮的枝条,碧绿旺盛的树叶,处处都在显示出青春的活力。尤其到了开花的季节,从它身上开出的花好像特别地美丽诱人。再有就是这棵凤凰树不招虫,一年四季干干净净,清新宜人。
    时代更迭,战争频仍,古建筑保存实为不易。幸运的是,平江天主堂是少有的既经受住了岁月沧桑的磨难,又幸运地逃过了各种劫难的古建筑。不仅是教堂的主建筑保存完好,就是厨房、宿舍等附属建筑和周围的树木,也都完好无损。这实在不能不让人感到庆幸和感恩天主的眷顾。


平江天主堂在绿树掩映下更显古朴之美

本文标题:平江天主堂的奇闻轶事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