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当代最可爱的人


2006-07-18 10:49:29 作者:石子君 来源:信德网

——白水堂区开展看望神父家属活动随想

    最近,陕西白水堂区广泛开展看望神父家属活动,在神父和教友之间引起了强烈共鸣。
    他们利用节假日,或骑车,或雇车,一路风尘仆仆,带些豆腐干、锅盔馍等土特产,买些酸奶、饼干等营养品,到神父家里去,拉拉家常,了解生产生活情况,利用短短的时间,做些小小的家务,自编自演一些小节目,使神父家属深受感动。
    通过这项活动,教友和神父之间的距离急剧缩短,感情骤然上升,对神父追寻基督、牺牲自我的精神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对默默奉献支持神父事业的家属们产生了崇高的敬意。理解、关爱、支持神父,帮助神父家属解决实际困难,解除神父后顾之忧,努力做好福传工作已在教友中形成共识。


在范曾阳神父家里

    范曾阳神父,38岁,家居蒲城县农村。姊妹四个,他为老大,刚到能帮大人干活的年龄,蒙召要进修院,村人多不理解,其父母却深明大义,不但让他进了修院,过了几年又把大妹送到了修院,宁肯自己承担繁重的劳动。现在都已年过华甲,既要照管年幼的孙子,还要在田间劳作。说起这些,老人从没半点怨言,虽说身体累点,可是心里很高兴。儿女不在身边,仍然为他们祈祷。


好嫂子好母亲

    白章太神父,43岁,现任白水本堂。上任三年来恪尽职守,兢兢业业,牧灵事业蒸蒸日上,福传工作迅猛发展。离家一百多里地,一年难得回家几次,每每提起78岁高龄的老母亲,白神父常觉不安,既为多年的培养之情由衷感激,也为不能为老人尽孝而感到遗憾。已是满头白发的老人身体还硬朗,多年来坚持在5月上十字山朝圣,有时还要到外地朝圣,说是为神父祈祷。其兄嫂三个孩子都在上学,大学,高中,初中都有,一年少说也要一万多元。为了支撑家里,兄长不得不出外打工,而照顾老人、田间耕作就落到了其嫂一人肩上。常年累月的劳作使皱纹过早地爬上了额头,白头发也不谐调冒出不少。问其家里忙不忙,她憨厚地笑着说:“忙呀,把人都能忙死,你看把我晒的都黑成啥了。你们来时刚吃过早饭,正要到地里给梨蔬果。”一个妇女要家里地里照料,其辛苦可想而知。可是就是让她坐一会,她都不肯,忙着招呼人。看要给其照相,竟不好意思地扭过头去。其情其景,感人至深。

    张仲军神父,38岁,姊妹四个中排行老大,自小立志跟随基督,初中未毕业就跟着老神父到处传教,后来进了修院,终于圆了神父梦,成为白水堂区建国以来第一位天主教神父。在他的带动下,白水堂区先后出了两位修女,两位修士。他出生在偏远农村,家境贫寒,父母为儿女的事也操碎了心,饱经风霜的脸上刻满了艰难岁月的痕迹。问现在累不累,老人说只要神父把教会的事做好,就是再累也心甘情愿。张神父现在渭南总堂服务,一年也难得回家几次,根本顾不上帮什么忙。想到村上的教友没有多少发展,依然是忧心忡忡。听到堂区的福传工作搞的不错便高兴的不得了,表示要全力支持家乡的福传事业。他生活简朴,从不奢侈,没见穿过一件象样的衣服,脚上长年一双粗布鞋更是显得不合时宜,外人怎么也看不出是位神父。他在生活上节衣缩食,可在扶贫帮困,支持福传工作上却是毫不吝啬,常常是慷慨解囊。听说教友学歌缺少歌本就用节省下的微薄收入一次就买了50本歌本奉献给教友。家乡要办阅览室,他翻箱倒柜拿出多年积累的报刊、书籍献给堂区。

    用不着多举例,从以上三位神父和其家人身上不难看出,基督的继承人何等伟大,他们的家属何等可爱。教宗、主教、神父担负着宣扬福音,拯救万民的伟大使命,牺牲我一个,造福千万家,而他们的家属深明大义,默默奉献同样在颂扬上主,同样可敬可爱。
    人可以没有儿女,可谁都有父母。常人娶妻生子,饱享天乐,而神父终生不娶,形只影单。常人辛苦养儿是为防老,神父也是从小长大,却不能尽其孝道。
    这些不都值得我们深思吗?还有什么理由不改邪归正,弘扬福音呢?

本文标题:当代最可爱的人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