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一个学者眼中的圣本笃
2009-07-16

为了喜迎“司铎年”,“信德”专刊已刊登了一些神父关于“司铎”的文章,本期的“给国内神父们的一封信”,你将看到一位海外教友对“司铎”的忠告与关爱。

读经灵修的态度
2007-05-10

我还没有忘记在接近1997年间,香港将“回归”中国主权的时候,许多人思量移民海外,真正离港的人数也不少,其中不乏中产或以上阶层的信友。那时,基督教会圈子内掀起信友应否移民的讨论。

旅菲散记
2012-08-03

作为一名留学菲律宾的年轻司铎,本文作者通过对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对比,深刻反思了信仰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展现了留学海外的学子对祖国的赤子之心。

“社会变迁中的宗教研究与宗教教育”研讨会 学者之声
2014-11-28

最后,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基督宗教本身不仅要在大陆展示出其跟中国社会积极的适应,还应通过自己独特的身份,说服港、澳、台或海外的教会,理解并支持中国当今社会的发展或前进,例如:像现在西方社会,尤其是欧美常有对中国的指责和挑剔

解密美军随军神职人员:士兵们的精神支柱
2012-08-02

海外,许多士兵用废旧材料建造些临时小教堂。在英国,爱德华·R·菲茨杰拉德牧师用滑翔机上运送货物的板条箱造了一个小教堂。

刘澎:两个转变--中国基督教的前景(之二)
2012-04-25

对于一个背负着西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与海外反华敌对势力工具帽子的宗教,一般人的态度自然是避之唯恐不急。

“我该用什么姿势跟教宗握手?”
2008-06-09

四个主唱是余隆圈定的特邀海外歌唱家,其他的所有合唱演员都来自合作过很多次的上海歌剧院合唱团。  从接到任务到正式演出,上海歌剧院合唱团一共用了10个排练日来准备。

“关于基督徒祭祖问题的问卷调查”的结果、留言摘选及分析
2017-04-04

利玛窦当年精心描画的中国礼仪的蓝图,虽然由于礼仪之争而被打断了,但那种让福音深入扎根于本地文化的精神,在梵二会议之后得到了再次振兴,如今在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很多堂区在牧灵实践中能够更为灵活开放地把传统元素运用到礼仪生活中来,而在海外的华人信友团体中

再访回归后的澳门教会(一)
2007-05-18

同时,教区也重视成年圣召培育,并邀请海外年轻传教士前来服务。

观点:从美国天主教神职及修道圣召的演变看今日的中国教会
2012-11-15

据美国教会历史学家德烈斯修女的研究,在同一时期,美国天主教会派往海外的修会会士们多达6,872人[2]。在当时的环境条件下,不论是从学识还是从技能方面来说,他们都堪称是社会的精英人士和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