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教宗公开接见:天主聆听谦卑和忍耐之心的祈祷


2021-05-27 09:39:17 来源:梵蒂冈新闻网

教宗与参加公开接见的信友们

(梵蒂冈新闻网)如果天主是我们的父亲,”为何不聆听“一个母亲为生病的儿子,或许多人“为停止战争”的祈求?教宗方济各5月26日在圣达玛索庭院主持周三公开接见活动,从这个问题开始,继续展开以祈祷为题的要理讲授。教宗这一次论述了抗拒祈祷的诱惑:我们祈求,却没有得到聆听。

对于这个问题,教宗从《天主经》寻找答案。他说,耶稣教我们祈求的是,“不要按照我们的计划,却要承行祂对世界的旨意”。在《福音》的记载中,耶稣有时对别人的祈求“没有即刻”作出回答,而是“延后”。即使有些祈求的动机是崇高的,却也没有得到垂允,这让我们感到愤怒。

为此,教宗援引《天主教教理》指出:“有人以为他们的祈求未蒙垂允,就停止祈祷”(2734号)。我们会询问,既然天主保证“将好的赐予求祂的子女”(参阅:玛七11),“为何不答应我们的请求呢?”然而,《天主教教理》“也告诫我们没有活出信德的真正经验,却把与天主的关系转变成要求行一些奇事的危险”。

“事实上,我们在祈祷时能陷入这样的危险,即不是我们在服事天主,而是要求天主来服事我们。于是我们的祈祷总是在提出请求,希望依照我们的打算来引导事件,除了我们的愿望,不接纳其它的计划。”

耶稣教我们诵念“我们的天父”,这是一篇“只有祈求的祷文,但头几句都是站在天主这一边”。教宗说,最好让天主施展作为,因此我们诵念:“愿祢的旨意奉行在人间。”此外,保禄宗徒在致《罗马人书》中也提醒我们,“我们不知道我们如何祈求才对” (八26)。

教宗指出:“我们在祈祷时必须谦卑,让我们的言语确实是在祈祷,而不是空谈。我们在祈祷中也会为错误的动机祈求,例如为在战争中能击溃敌人,却不问自己天主对这场战争有什么看法。”

的确,在那些写着“天主与我们同在”的标语中,“很少有人关心看看自己是否确实与天主同在”。教宗强调,“在祈祷中,是天主在改变我们,而非我们该当转变天主”。可是,“当人们诚心祈祷,请求的益处也与天国相符合,为什么有时天主似乎没有聆听?这令人感到愤怒”。

对这个问题,教宗邀请众人心平气和地默想《福音》,里面“充满了祈祷”。“许多身心受伤的人请求耶稣治好他们;有的为不能行走的朋友祈求,也有将患病的子女带到祂跟前的父亲和母亲……。这些祈求都满是痛苦。万众在齐声呼求:求祢可怜我们吧!”

教宗表明,“有时,耶稣的回应是即刻的,在其它的情况中却延后”。那个客纳罕妇人“为女儿呼求耶稣”,坚持不懈地要求“得到垂允”(参阅:谷十五21-28);对那个被四位朋友带来的瘫子,“耶稣先是宽恕了他的罪,然后才治好他身体上的疾病”(同上:二1-12)。

因此,“在有些情况中,消除悲惨的处境并非立刻就会实现”,《马尔谷福音》中雅依洛的女儿痊愈的事迹就是典型的实例。这位父亲为自己将死的女儿请求耶稣的帮助,“耶稣立即答应了,但在众人走向他家的途中,又发生了另一件获痊愈的事,接着,传来消息说那个女孩死了。似乎一切都完结了,耶稣却向那个父亲说:‘不要怕,只管信!’”(参阅:五21-33)。

教宗指出:“要不断地有信德:是信德在支持祈祷。的确,耶稣随后把那个女孩从死亡的睡梦中唤醒了。但在一段时间里,雅依洛必须凭着仅有的信德火焰在黑暗中行走。”

教宗最后总结道:“耶稣在革责玛尼山园向天父的祈祷似乎也未得到垂听,圣子必须把这杯苦爵一直喝完。但圣周六不是最后的结局,因为第三天将有复活:恶是倒数第二天,却不是最后一天的主宰。因为那一天只属于天主,那是人类对救恩的所有渴望都将实现的一天。”

本文标题:教宗公开接见:天主聆听谦卑和忍耐之心的祈祷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