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人真的有灵魂吗?


2008-07-04 09:44:02 作者:薛庆 来源:信德报(总第342期)

    人死时感觉如何?是幸福还是痛苦?人死后是否会到另一个世界?那里是什么情形?这是许多人都想知道的事。
    然而有人却轻率断言:“人死如灯灭,死了算了,一切都没有,天堂与地狱与我有什么相干的呢?”——现暂不说灯灭是不是一切都没有了,先向大家介绍几次关于灵魂的有趣辩论。
    一次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一位留学生在欧洲,看到同学中大部分人信仰天主,感到惊奇,就问一位名叫玛丽的女同学,为什么信天主,玛丽说自己的祖父母都信天主,她从小就信,我国的这位留学生认为玛丽信天主是受家庭影响,出于传统习惯。他又问一位名叫亨利的男同学,是否也信天主,并且相信死后灵魂是否上天堂,亨利回答说:“是!”这位学生说:“你还没有死过,怎么知道死后灵魂上天堂呢?”亨利反问道:“你也没有死过,怎么知道死后没有灵魂呢?”并接着说:“我信有天主,相信死后有灵魂,死后确有灵魂,我的灵魂就上天堂;而你不相信天主,也不相信死后有灵魂,死后确有灵魂,你的灵魂却不能上天堂,我比你合算!”(见1992年《编译参考》)。
    还有一次是前几年我国一所重点中学,一位信教的教师在会议室遇见一位校长,这位校长突然问他:“你信天主吗?”教师回答说:“是”。校长说:“人有灵魂?”教师说:“是的!”校长说:“人死如灯灭,死了就算了,死后还有什么灵魂?”教师说:“灯灭了,物质却不灭!”校长知道教师说的是物质不灭定律,就笑着说:“你说物质不灭,灵魂不死?”后来这位校长接受了福音。
    这几次关于灵魂的有趣辩论至少可以引起大家思索,不会武断地认为有灵魂的说法是不屑一谈的。实际上灵魂的存在,是有多方面证据的。
    1985年4月12日《青年报》发表一篇文章:“人的灵魂能升天吗?”文中报道了濒死过程这个谜,美国医学界每年积累上千个死里逃生者的医案作研究,美国著名心脏专家司库梅克教授调查2300个濒死经历后惊讶地发现,60%的人在濒死时经历了同样的过程:当临近生命极限时,听到医师宣布“他死了”,接着是亲人的哭泣和其他噪声,随后他感到自己飘飘然经过一个长而黑的通道,突然又像一个旁观者一样站在躯壳旁边,他可以清清楚楚看见医师为抢救他所作的一切努力。
    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纪实文学《被绑架的女富翁》一书中写到美国佩蒂·华格纳博士,十四岁就上大学,十九岁因发明冷烫剂,欧洲一家公司以一笔惊人的代价购去发明专利权,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后来各种经营又获巨利,被一家全国性的报纸宣传为点石成金的女人。但她五十六岁时,被绑架,被折磨……,被抛到钢台上,通上电极,用二百四十伏的电流通过全身,鼻孔里都有一阵阵肉焦味,撕心裂肺的全身震动,使她痉挛的躯体陡然躬起来,随即瘫软在钢台上,医师签写了死亡证明书,从要害死她的人手中领取四万元美金。但害死她的人中四人神秘而悲惨地死亡,而她六个小时后又活过来,清楚真实地描述了死后的感受和灵魂到乐园见到救主基督的经历。
    基督信徒临终时大都坦然、安祥,并且有的大有喜乐,甚至还有奇妙的经历。有一位医师多年在医院里工作,看到基督徒与未信的人在临终时明显的区别,而信了救主耶稣。
    1988年4月《科学博览》上有一篇文章叫“探索灵魂”的报导:现代许多著名的科学家用现代科学理论进行了推算和探讨。约翰·埃克尔斯博士对脑的突触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认为神经细胞在突触上互相联络,从而获得了1963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他这一成功有力地维护了古老的宗教信仰,即人类是由有形的物质和无形的精神巧妙地结合而成。埃克尔斯认为我们每个人在胚胎的发育或幼小的时候,就具有了非物质的思维和自我领悟的能力,这种“人的灵魂”使我们具有了人类的特性:自我意识、自由思考、个性、创造性,甚至爱、恨、怕等。我们“非物质的自我”操纵着它的“联络中枢”,就像程序员操纵计算机一样,他最大胆的设想是断言:“非物质的自我”在物质的大脑死后依然活着。
    火箭之父范伯朗博士不仅是美国大科学家,更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他深信天主是万物的创造者,也确信灵魂不灭,他曾经说过:“物质不灭,能量守恒定律已经全然确立了,我也相信灵魂不灭定律。”
    耶稣基督为救我们的灵魂降生成人,来到世界,为我们行过许多奇迹异事,留下许多宝贵教训,最后为我们舍身流血而死在十字架上,担负我们的罪孽,救我们脱离死亡的权势,赐给我们永远的生命。
    “天主竟这样爱了世界,甚至赐下了自己的独生子,使凡信他的人不至丧亡,反而获得永生。”(若望3:16) 天主向我们一次次发出慈爱的呼召。坟墓不应该是人类的最后归宿,死亡也不是我们最后的结局;天国应该是人类居住之处,永生才是我们美好而真实的盼望! 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灵魂将来往何处去?

 

本文标题:人真的有灵魂吗?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