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从天命 尽人事 天人合一好福传


2008-10-15 13:22:53 作者:华欣 来源:信德报(总第352期)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国内的一些主流媒体相继发出了“天佑中华"的期盼呼声,人们在祈求上天能够多多地助佑饱受磨难的中华。就连第29届北京夏季奥运会开幕式的总导演张艺谋先生也在8月初的一次接受记者的采访中,说出了他当时最大的心愿就是:“只求老天爷在8月8号晚上的奥运会开幕式上,千万不要给我们下雨啊。"事实上,开幕式那天晚上还真是没下雨,老天爷可真助佑了我们的北京奥运会。  
    也差不多就在同一时刻, 教宗本笃十六世在 8月5日纪念一位100年前在中国济宁岱庄因伤寒去世、并埋葬于当地的意大利传教士圣福若瑟时说:“圣福若瑟不单想生为中国人,死为中国魂,他甚至想在天堂继续当中国人。他以这种方式与中国人民完全同化,从而确保他们对耶稣基督的信仰开放。 我们知道中国在政治、经济生活,以至思想生活方面,显得越来越重要。这个伟大国家对福音开放也是重要的。”
    我们再纵观近年来中国社会的发展,更可以清楚地看到:当今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倡导天人合一,追求天、地、人三者都能高度和谐的社会。那种"战天、斗地、人整人"的时代,中国人民是再也不愿意看到了。
    言归正传,说到我们天主教会的福传大业,其实更需要做到天人合一。这里所说的“天人合一”的“天”就是“天主”,亦即我们平头老百姓俗称的“老天爷”;而“人”则是包括我们广大的教友在内的所有的人们。
    天主既然在芸芸众生中拣选了我们,那就是要我们与他同为一体,成为一个肢体,同时又进一步地爱护、发展和扩大这个肢体。这样就需要我们每个基督徒义不容辞地大力传播天国的喜讯。每一位基督徒都应当从天命、尽人事,全力搞好教会的福传大业。说白了,就是每个教友,都应该在自己日常的信仰生活中,当好天主的“福传工具”,听从天主的使命,做好自己的福传事。把更多的教外朋友,引领到天主的祭台前,皈依到主的羊栈内。
    那么怎样才能在教会的福传大业上做到天人合一呢?我以为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的神长、教友们要勤学圣经,因为圣经是指导我们福传的基础。在学习圣经这方面关键的问题是要持之以恒地坚持长期学下去。教友们都知道,学习圣经是我们在聆听天主说话,在先知书上记载:“众人都要蒙天主的训诲。”(若6:45)主耶稣在升天前也已经给我们留下了训诲:“你们要去使万民成为门徒,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给他们授洗,教训他们遵守我所吩咐你们的一切,直到今世的终结。”做为一名教友,你此时的天人合一,就是要主动地走近天主,像一个小孩子在接受天父的教导和训诲。每天学习圣经的时间最好不要低于15分钟,一天学习一个章节当为最好。尤其是我们应当在学习圣经新约的四部福音和保禄书信这些方面多下些工夫,要反复地学,有些重要的句段能够背下来则更好。在普世教会的圣保禄年里,保禄书信不但是我们福传的精神策源地,圣保禄宗徒更是我们福传时当效法的榜样,他那句“我若不传福音,我就有祸了”的名句,也应该成为我们每个基督徒的座右铭,我们都应该像他那样充满拯救人灵的满腔热火,奋不顾身地投入到福传上去。
    其次,是我们学习圣经后要进行默想和祈祷。此时的默想和祈祷是我们教友在向天主说话,我们福传中遇到的种种问题,都应该在天主的面前合盘托出,交托在天主的手里。记的有位女教友在祈祷中问主耶稣:“主啊!我不会福传可怎么办呢?请你教给我福传的方法吧。”她在默想之中,有一种声音在她的耳边想起:“你总会对别人说:‘信耶稣吧!’别人再问你时,你把他们引到教堂去见神父就好了。”用这种方式,她使许多教外的朋友加入了我们的教会。
    第三,是要依靠圣神的带领,学道即是为了行道,我们学习圣经和进行默想和祈祷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圣神的指引,以便把福音最大限度地传播开来。9 月14日,教宗本笃十六世在巴黎圣母院参加晚祷聚会后,对法国的一些青年教友们说:“需要迫切地向你们周围的人、你们的家庭、朋友、在你们读书和工作和娱乐的地方宣讲基督。用适当的话语把福音的喜讯带给同龄人和其他人。”  我们在天主那里,蒙受了如此的恩惠,我们又把这种恩惠说得如何如何的好。那么理当该把这种“天福”与世人分享。抓住机遇、抓紧时间把天国的喜讯传给我们的亲朋好友以及周围的人,把天主赏赐的福分与众人一道分享。
    最后,我们教会的广大的神长、教友要群策群力,心往福传想,劲朝福传使,从天主之使命,尽福传之人事,用我们的爱德,用我们的善言善行,尽快地能开创教会的福传新局面。

 

本文标题:从天命 尽人事 天人合一好福传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