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彼此相爱


2008-11-06 13:22:37 作者:潘思洁 来源:信德报(总第355期)

    低温仅有13度,凛冽寒风阵阵吹来,天空中还飘扬着细细的雨丝,这个冬天,光盐营的伙伴们来到了宁园安养院。这里,收容的大都是失智老人、重症病患和慢性精神病患;营期中来到这里,是为了要学习营标「彼此相爱」的真谛。
    第一站,我们来到了慢性精神病患的院区,一进门,就有人热情地拉着我的手,滔滔不绝地问我的名字、年龄……等,尔后,又滔滔不绝地向我介绍他们自己。他们的外表看似与我们一般人之间毫无异处,但谈吐之间竟无逻辑,像个孩子般,不断地提出问题,好似脑子里有千万个问号,等待我们来解答。神父说,他们最需要的就是被聆听,因为从来没有人愿意听他们说话,从来没有人把他们的话放在心上。谁在乎他们想要表达什么呢?反正他们早已失去理智,所以多说无益!不管是听他们说,还是对着他们说,谁都不想浪费任何一点时间在他们身上。这个世界已没有他们的立足之地,他们被世人淘汰、被社会淘汰、被整个世界淘汰。在他人的眼里,或许这些人是可怜的、可悲的,但在我看来,实则相反。我认为他们其实是幸福的,谁能肯定他们是愚笨的,而我们就是聪明的?在现实世界里,我们将自己层层的包装起来,层层的武装起来,让别人触碰不到我们内心最真实的情感,难道这就是所谓的聪明?而这里的院友们,层层的卸下防卫,向别人展露内心最深处的自己,难道这就是所谓的愚笨?他们的思想及行为,或许不被社会所接纳,但这也意味着,他们再也不需要为自己建立一座又一座的堡垒、一条又一条的鸿沟,在真实与虚伪的河流中,载浮载沉。他们可以像孩童一样,单纯地欢笑、单纯地哭泣,喜怒和哀乐完全不需要掩饰,不必在意别人向他们投射异样的眼光。那天真的笑容底下,或许隐藏着曾经破碎的心灵,但那颗心现在返朴归真,以孩童的姿态重新生活,而他们渴望的就是人们的关爱,像孩子需要父母一样,渴求那无微不至的呵护。穿过那道门锁,我们站在门外,他们被反锁在门内,头上顶着蓝天白云,脚下踩着绿茵草地的人们啊!你们的心,真的有比那些被反锁住的躯体还更自由吗?
    下一站,我们进入了重症病患的卧床区,这里的气氛是绝对的安静,所有人都沉沉地睡着了!即使有人睁开双眼,也无法言语,这里好像是另一个世界,一个无声的世界,隐约间,只听得到微弱的气息。在凝重的氛围中,悄悄响起柔和的琴弦声,尾随在音符后面的,是真诚祝福的歌声,两把吉他,带领着我们唱过一首又一首的歌曲,踏入这个无声的世界里,想要为这般的寂静,增添些许生气,也想唤醒那些卧病在床的小弟兄们关于爱的记忆。歌声传过一床又一床,万种思绪也随着音符摆动摇晃着,分享爱的伙伴们,一个接一个流下感动的泪水,对我而言,挂在脸上的两行眼泪,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处境而感到哀伤,而是为自己感到惭愧!病床上的小弟兄们已丧失了行动的自由,且忍受病痛的折磨,想要歌唱,却开不了口;想要拥抱,却无法张开双臂。而我们,口虽能说,却不见得愿意对身旁的人说几句关心的话;我们的手虽然能动,却不见得愿意拥抱我们的近人。他们想要作些什么,却什么都不能作;我们可以作些什么,却什么都不作。如果在他们身上还不能激起我们的怜悯与自省,那么,“爱”在这个世界上,早已无影无踪了!
    经过了半天的体验活动,我们将“彼此相爱”付诸实际的行动。原本以为,以服务去给予爱、分享爱的人,是我们,但真正收获更多的,才是我们。我们从这些院友身上学习到人生哲学,这些不是虚构的故事,也不是书本里死板的理论,而是真实的人生经历。我想,天主让这些小兄弟存在着,就是在催促我们,“把爱传出去”;就是在告诉我们,“给予”并不是匮乏,而是最饱足的拥有。
    玛利亚摘自《教友生活周刊》

 

本文标题:彼此相爱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