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道”可言


2010-02-27 10:40:33 作者:高雷庆神父 来源:《信德报》2010年2月20日,6期(总第401期)

  老子的五千言《道德经》开篇便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如果能说出来,就不是永恒的道,叫出来的“名”就不是永恒的名。他为了说明“道”的本性本体,这样形容:“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这个“道”是无形无象的,“吾不知其名,强为之名,字之曰道。”我不知道它叫什么,就强行给它起个名字叫“道”吧!学术界普遍认为,老子说的这个“道”是指一切事物发自的自然规律,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用以说明世界的本原、本体、规律或原理。
  太初有“道”,“道”在天主,“道”就是天主:太初“道”在天主。万物由“道”而成,万物非“道”不成。“道”内有生命,这生命是人们的光。光在黑暗中照耀,黑暗不能胜过他。
  这段圣经的翻译是把中国文化结合到神学中最精妙的一段。一个“道”字把天主的无形无象及永恒不变的本质形容了出来。天主是永恒的、恒常不变、无形无象、不死不灭、无始无终、万有真原,在时间未开始之前,三位一体的天主就存在。在天主内“道”是天主,天主是“道”,共为一体,不分大小先后。时间的开始,万物的出现,都是天主因“道”从无中创造,在“道”内有真正的生命,这生命就是人类的光明,是一切的希望,他要战胜黑暗、恐惧、死亡……
  如今,这个真光、真生命进入世界:“这是真光,真光入世,普照众生。”也就是说无形无象,永恒不变,无始无终的天主进入了他所创造的世界。“道”成人身,寓居在我们中间。无形的天主成为有形的人,创造者成为受造者,至高无上者成为卑贱者,至尊荣耀者成为极谦下者。我们不禁要问:天主为什么如此作为?我们无法找到更恰当的解释,只能按若望宗徒说的“天主是爱,爱就是天主”来理解了。爱的天主,自然爱他所造的一切。阳光雨露并不因为谁是善人谁是恶人而区别对待,大地出产也不因为好人或恶人而不生长。天主创造的一切都在透露着天主无限的大爱。而这一切还不足以表明天主对人类的爱,他要亲自把自己给予世界,给予人类,在罪恶的世界里,净化一切,承担一切,赦免一切,使凡信的人,都能得救,进入真光,在真光内与天主永恒常存。这就是“道”内的真正生命。
  耶稣就是真光:“我们见了他的光辉,就是唯一圣子受自圣父的光辉,充满圣宠和真理。”这是若望宗徒为耶稣作的见证,他的见证是建立在自己亲眼所见,亲身体会到的基础上。这样的见证是有力的,也是真实的。
  真光入世的耶稣基督诞生了,他显现给世界,需要人们去认识他,走进他,相信他。因为他愿意人们借着他赐予的圣宠和真理能得救。但是,毕竟耶稣诞生的时间及成长的地方是局限在公元前后的巴勒斯坦,并且在世时间也不长,仅三十三年,让世人怎么去认识、走进、相信他呢?有三个方法:一、宣讲;二、宣讲;三、还是宣讲!只有通过宣讲才能让人得到有关耶稣的信息,才能使人去认识、走进、相信他的圣宠和真理。什么是耶稣的圣宠呢?就是耶稣为人类所倾流的圣血,受的苦难、死亡及复活,天主父因耶稣的缘故而免除人的罪恶及罪债;什么是耶稣的真理呢?真理就是实在,真实的存在。耶稣的真理就是把来自天主的一切真实地告诉人们,并要求人相信他而悔改。该怎样去宣讲呢?若望宗徒的宣讲就是个经典例子,他是用自己亲身体会,亲眼看见的去宣讲去作证。
  没有亲身体会的宣讲,毫无疑问地都要流入理论化的程序。当一个人用理论化的东西去宣讲耶稣,也一定更容易引起别人的疑问或不信,甚至反对。理论化的宣讲,空洞苍白,死板僵硬,怎么能引起人们的兴趣?只有生动的个人体验,才能引起别人的共鸣,才使人能走进、认识、相信耶稣。换句话说,没有体会到耶稣的恩赐、保护及降福的人,根本不会有好的宣讲。
  我们怎么样才能体会到耶稣的圣宠和真理呢?没有实践,就没有体会!有个新领洗的教友患有脑血栓、高血压、糖尿病等病症,文化不高,但信德坚定。自从领洗后,彻底改掉了已有十几年的大毛病———打麻将。她说:没认识天主前,早晨一睁眼,整整一天就在麻将桌子上度过,晚上睡觉做梦,也在打麻将。如今认识了耶稣,坚决远离罪恶,从前伤害耶稣太深了,自己反而不知。一天,在家中干活,突然仰面朝天重重摔倒,家人吓得半死,因为脑血栓出现这样的情况,极其危险。当家人扶起她时,她却马上跪在圣像前说:天主,我感谢你!因为你爱我,所以考验我。如此情况,此后反复出现几次都安然无恙。她宣讲时就直接说:耶稣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当用我现在的生命在人前为主作证!
  “道”就在我们的生命里,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这“道”是活生生的,需要我们在信德里用心体会,更需要我们在人前尽力宣讲!因为“道”可言!

 

本文标题:“道”可言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