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第十一讲 圣体圣事(三)


2010-06-13 11:42:15 作者:罗晓平 神父 来源:《信德报》2010年6月1日,16期(总第411期)

    各位弟兄姐妹:教会的教理告诉我们,弥撒(圣体圣事)是祭献天主的大礼。这次先给大家讲一下何谓祭献,即中国古人的所说的祭祀。

一、何谓祭献?
    北京天坛,就是古代皇帝专门用来祭祀上天的地方。在一些重大的节日,宰杀牲口,皇帝亲自祭天祈福。这里探讨的祭献不仅仅是简单地让对方享用祭品,它还有更深的含义。
    首先,是确定对方存在。祭献不是出于我们自己的幻想,不是毫无对象的行动。其次,承认他比我尊高,他配得我的礼品,他有恩与我,我感恩于他。此外,我应当“割爱”:我所献的礼品并非是我不需要的,或为我无所谓的东西,而是把我心爱的东西,我所珍惜的物品给他,由他全权处理。祭献还有个意思,就是对方乐意接受,这样,双方的感情增强加深,彼此的关系也更上一层。

二、旧约时代的祭献
    我们看圣经中的祭献。在创世纪的前几章,记载了了原祖的的儿子亚伯尔和加音给天主献祭,加音把田地的出产献给天主,同时亚伯尔献上自己羊群中最肥美而又首生的羊。这些不是两个私人行动,而是暗示两种文化的民族: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对天主表达自己敬意的方式。天主悦纳了亚伯尔的祭献却拒绝了加音的祭献,因为加音缺乏诚意。
    在洪水之后,“诺厄给上主筑了一座祭坛,拿各种洁净的牲畜和洁净的飞禽,献在祭坛上,作为全燔祭。”(创8:20)这个祭献已变成家庭式的祭献。当时诺厄以家长的身份祭献天主。
    到了亚巴郎时代,他为了听从天主的命令,竟不惜把自己的独生子依撒格,作为牺牲奉献给天主。这一祭献又一变而为民族性的代表祭献。在亚巴郎打仗胜利归来时,大司祭默基瑟德以饼和酒给天主奉献感恩祭。这些祭献都是以后弥撒大祭的预像。
    天主与选民在西乃山所订的盟约是经过祭献而完成的。梅瑟以牺牲的血洒在祭坛上和百姓身上,说:“看,这是盟约的血,是上主本着这一切话同你们订立的约。”(出24:8)表示选民完全隶属于天主的掌管下,同时天主也许诺做选民的护卫,照顾他们一如自己钟爱的儿女。
    在逾越节时为纪念天主将选民从埃及人的奴役下解救出来,以民在圣殿中给天主奉献羔羊之肉,之后便在家中共食羔羊。这祭献是“除免世罪者天主羔羊”(即耶稣基督)的预像。为此保禄这样写道:“我们的逾越节羔羊基督被宰杀作了牺牲”(格前5:7)。耶稣好似羔羊被人祭杀,做人饮食以解救人脱离魔鬼与罪恶的奴役。
    祭献是对天主最高的敬礼,也只有给天主能行祭祀。因为宇宙万物都隶属天主的权下,他是至高的造物主,对宇宙万物有处理的全权。

三、基督的祭献
    基督整个的一生都是祭祀,他把一生奉献给天父,时时处处承行天父的旨意,自由地奉献,有意识地奉献,日复一日,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正如希伯来书的作者说:“基督一进入世界便说,你给我预备了一个身体,我来,为承行你的旨意。”我们应用几个例子证明如下:
    基督12岁时,敬礼完毕,独自留在圣殿,就是向父奉献:“你们不知道我必须在我父亲那里吗”(路2:50)在他传道饥肠辘辘时,他对买食物的门徒说:“我已有食物吃,那是你们不知道的。我的食物就是承行派遣我来者的旨意,完成他的工程。”(若4:35)在最后危急时,他还是以奉献自己为第一要务:“父啊,若是可能,就让这杯离开我吧!但不要照我,而要照你所愿意的。”
    我们可以看到,基督承认父常在自己的面前,父比自己尊高,父的旨意就是自己的旨意,他爱自己,但肯为父割爱牺牲,不为自己打算,却为父而奉献。父也接受基督的奉献,悦纳他的奉献,而且更显出他对子的爱,明白地告诉世人。基督一开始传道时,天父就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后来,父让圣子显出天主性的光辉时,又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你们要听从祂。”很清楚,在子完成使命奉献前,父又在群众前声明:“我已光荣了我的名,我还要光荣。”
    基督整个的一生都是奉献,而他在十字架上的奉献可以说达到了最高峰,是他一生奉献的完工时刻,是天父的验收签章时刻。十字架上的奉献也可以说是基督整个的一生奉献的结局:承行天父的旨意而遭人妒忌与杀害。基督有意识的,知道自己上山的结果,但他置自己生死于度外,不辱使命,走上山顶,荣主救人,完成了自己的奉献。
    基督死亡与复活的奥迹显示基督整个的一生是真正的奉献,天父也悦纳了这一奉献,并且这是一次空前绝后的成功的奉献!而我们的弥撒就是基督在十字架上祭献的重现。这是我们下一讲的主题。

 

本文标题:第十一讲 圣体圣事(三)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