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发生在玉树地震灾区的感动


2010-06-28 09:30:23 作者:甘保禄 神父 来源:《信德报》2010年6月20日,18期(总第413期)

    “4.14”青海玉树地震过去快两个月的时间了。很多人也许已经淡忘了那一幕幕伤痛的画面和感人肺腑的救灾场景,但对在灾区一线服务的来自中国内地的修女们来说,许多因地震而来的一系列伤痛故事和感人事迹却仍然每天在她们身边发生着。在最近几天里,我近距离地接触并捕捉了发生在这里的点点滴滴。

1、热情的好邻居

    在坐落于玉树赛马场的帐篷群中,有几顶挂着“明爱-进德公益-西安社服”醒目标志的帐篷显得格外耀眼。这就是自4月17日开始,在这里“安家落户”并展开医疗和心理安抚工作的修女们的家。一个多月后,周围因灾而迁居此处的几家藏族同胞就成了修女们的好邻居。闲暇时间,大家总会凑到一起谈心聊天,分享各自的生活与体会。特别让修女们感动的是几位上了年纪的老阿妈,她们几乎把修女们当成了自己的女儿,从生火做饭到取水看门,都会主动地找上门来为修女们分忧解难。虽然每次谈话都需要她们的儿女和孙辈来做翻译,但却丝毫没有阻挡她们之间默契的沟通。而修女们也已经把她们看成了自己人,经常和她们及她们的家人分享自己北方味十足的家常饭。特别令修女们感动的是6月4日早上,当旁边的措忠阿妈发现修女们生火做饭的煤炉不好使,立刻将自己家的煤炉像抱孩子那样很小心地抱过来,放在修女们的帐篷前。与此同时,对面74岁的卓玛老阿妈从自己的煤炉中取出几块燃烧正旺的炭火,过来帮助生火。修女们告诉我说,这样的主动帮助已经成了她们彼此之间不用言语交流就能实现的日常习惯。


进德公益-西安社服玉树站站长刘素平修女在为回族妇女看病

2、可爱的小朋友们

    除了和蔼可亲、先人后己的阿妈们,最让修女们感到亲切的就是这里天真烂漫的小朋友们。现在留在这里服务的七位修女中,两位需要每天到赛马场外面的一所小学上课,其他几位都要到各个帐篷点去探访临时安置的家庭。由于年轻力壮的人都出去干活打工了,家里剩下的自然多是老人、妇女和孩子。修女们的到来和出现似乎正适合这些所谓的弱势群体,受过医疗护理培训的修女就担当起了医疗服务的工作,其余的则分期分批地把小朋友们集中起来和他们做游戏,并教给他们怎样在户外做好卫生防疫、减少疾病发生的小常识。一来二去,小朋友们也成了修女们的好朋友,他们中的许多人都会真诚地告诉修女们说:“阿姨,你们的衣服和帽子真漂亮!我们很喜欢和你们在一起玩!”
    每次的聚会结束时,小朋友们都会拿着修女们送给他们的小礼品,一起合影留念后依依不舍地离去。有几个修女坦诚地对我说,当她们刚到这里的时候,每当有些小朋友们主动地伸出手来摸她们,并拥抱她们时,许多人都因为怕脏而有些不情愿,但久而久之,这种感觉便不复存在,因为小朋友的真诚和可爱带给了她们莫大的安慰和喜乐。


进德公益-西安社服玉树站王存兰等修女在给当地藏族居民及小朋友们讲解卫生防疫知识

3、无疆的大爱

    众所周知,玉树州是藏传佛教的热土,这里的人们绝大多数都笃信着世世代代传下来的古老宗教信仰。大街上和安置点随时随地都能看到虔诚诵经的活佛、喇嘛、尼姑和信众,从录音机和DVD传送出来的经文也不绝于耳,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在这里服务的修女们的工作和生活。当一天的工作结束后,修女们在帐篷中念日课、唱圣歌时,旁边的帐篷中也会传来一声声藏传佛教的诵经祈祷声,二者和谐地融合在了一起。大家都时不时地被对方虔诚认真的宗教传统和情怀所打动。让我感动的是,6月3日刚吃完早饭,空气温度仍然在1-2度之间徘徊时,一位来自青海西宁的回族妇女在丈夫和女儿的陪同下,来到了修女们的帐篷服务站,请修女为她诊断治病。在这里服务的刘素平修女马上放下手中的工作,坐下来为她看病,之后给了她急需的药品。而让这一家人倍感亲切的是在这里见到了两位来自西宁本地的德兰小妹妹会的修女,老乡见老乡,大家一阵好聊。
    目睹这一切,我不禁为之一动:当许多专家学者都还在书本上探讨宗教对话和民族团结的思想理论时,来自中国内地的天主教会修女们却在这里以她们的实际行动见证着人间最美好的一幕,给这里的赈灾工作补填上了充满浓浓人情味的色彩和内容,这是任何纯物质的资助都无法取代和比拟的!
    是的,日月在这里正一天一天地过去,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大爱却通过发生在这里的点点滴滴的事情,如涓涓溪水一样不停地流淌着。在我即将告别这里仍然因地震的重创而饱受煎熬的土地和人们的时候,我也向他们献上真诚的祝福,祝愿他们在政府部门和各界人士的帮助下,自强自立,早日摆脱地震的阴霾,重建家园。同时,我也向众多为他们奉献爱心和付出时间与精力的人们献上由衷的敬意——尤其是我们眼前这些在高寒缺氧的艰难环境中忘我服务的修女们,她们才是真正的英雄!

本文标题:发生在玉树地震灾区的感动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