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流浪儿上学记


2012-10-31 14:35:18 作者:李升 来源:《信德报》2012年10月18日,37期(总第508期)

    年过七旬的退休教师韩丽英,是内蒙古巴盟教区的一位热心教友,多年来,她为教会做了许多力所能及的事,人称“韩立应”,即能做的事立刻答应。
    这几年,她的脸上多了些皱纹,白发较以前更明显了。衣食无忧、心态年轻的“韩立应”这是怎么了?原来,这跟一个流浪儿有关。


金色的夕阳下韩丽英正为小佳伟辅导功课

    在一次访问贫病教友的途中,韩丽英发现了一个衣服破烂,满脸污垢的孩子,并且与周宾修士(现在是神父)以及教友们一起把他带回了教堂。孩子叫段佳伟,当时11岁,他的母亲患有严重的精神分裂症,生活不能自理,还有个弱智继父,经常不给他吃饱饭,对他非打即骂,强行要他做超出能力范围的农活儿,做不好就大打出手,在继父无数次痛打之后,小佳伟被迫离开了那个苦难深重的家,在陕坝街头到处流浪,沿街乞讨,后来又受坏人的教唆,开始偷东西,进网吧,一天天一步步走向危险的道路。
    佳伟来到教堂后,教友们有的给他送衣服,有的给他买鞋帽,有的给他零花钱,知情教友还帮他找来亲戚。佳伟怎么也没想到教堂能收留他,给他食宿,给他温暖,给他爱。11岁的佳伟正是应该读书的年龄,生活安顿下来后,他的教育问题又如何解决?大家一时犯了愁。
    韩丽英自告奋勇主动承担了教他功课的任务。由于家庭原因造成孩子失学时间长,基础极差,连十以内的加减法都不会,而且表情木然,反应迟钝,痴痴呆呆的。有教友说,这孩子智力有问题,有的干脆说傻,根本教不会,不要白搭工夫。看着孩子蹑手蹑脚,不敢正眼看人,一句话也不说,人长得又小又瘦,韩丽英不禁也怀疑自己能否教会他,爱莫能助的失落心情油然而生。
    就在这个时候,孙宪斌神父的话给了她力量:“不要怕,你只管教,我们共同帮助他。”随后,宋神父也为孩子提供了学习环境,给予大力支持,并时常为他祈祷,求天主赐佳伟智慧,赏韩丽英战胜困难的力量和信心。于是,韩丽英借来了小学课本,一节一节,一课一课按部就班地教,“没想到,教他比我想象的还要费劲,一个问题说无数次甚至教好几天才能明白,教这孩子,确实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我甚至想过放弃,但是,我想起天主的话:‘你们对我最小的兄弟所做的,就是对我做的’(玛25:40);‘你若有能力做到,不要拒绝有求于你的人行善’(箴3:27)……于是,我决定实践天主的圣言。”韩丽英说。
    从此,每天早晨参与弥撒后,韩丽英就准时给佳伟上课,两年来,不论严寒酷暑,刮风下雨,像正规学校的老师一样给佳伟上课,从未间断。人们每天都能在教堂门房里看到一老一少两个人,不是读课文,就是学数学;一个认真教,一个专心学。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孩子能做对题的时候,韩丽英的信心也更大了。数学是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必须一环扣一环才能渐进,对思维能力异于正常人的佳伟来说,韩丽英想方设法寻求他能领会理解的方式一点儿一点儿地教他。奇迹终于发生了,佳伟不但能答对题,像正常孩子一样,个头也长高了不少,人也变得活泼了。
    学习期间,佳伟与韩丽英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每次分手说再见时,我很是留恋这个孩子,在我心中,他就是世上最懂事的学生,我为他感到骄傲。”
    小佳伟给大家的惊喜还没结束,在神父教友的引导下,他学会了辅祭。过去对他持“怀疑”态度的教友们也对他刮目相看。站在祭台上的佳伟,常向天主求恩典,求平安,求希望,求主让他天天能上学,日日有收获。
    韩丽英看到佳伟可喜的变化,决定让他到学校上学试试,毕竟人不能脱离社会。可是,所需用品及学费成了难题。为了帮助佳伟上学,教区宋先伟神父千方百计争取到香港一位爱心人士每月资助一百元,又向当地民政部门申请到了一些贫困补贴,基本上解决了他的学费。
    2011年秋天,韩丽英用两年的时间帮助佳伟学完了小学五年的课程,到9月份开学时,她和张秀莲教友一同去教育局给他办理了入学手续,佳伟插班上了小学六年级。上学一年来,他不但功课能跟上,还结交了不少朋友,积极参加班级活动,在亲戚家寄居还帮忙做了不少家务;特别是寒假期间,他每天早早起床,叫上另一个孩子来教堂辅祭。冬天的早上,天寒地冻,又黑又冷,佳伟仍然尽职尽责赶来辅祭,教友们很是感动。
    看到这个孩子变得懂事又热心,春节期间,教友们给他买了新衣服和学习用品等,还给了压岁钱。佳伟不负众望,更加积极参加教内活动,在圣诞节表演节目,建圣母亭时,跑前跑后搬砖,用他的实际行动感谢天主,报答神父和教友。
    在各位神父和韩丽英等教友的共同努力下,2012年7月,佳伟顺利小学毕业,进入了陕坎第六中学,成了一名中学生。现在,“韩丽英”们仍然继续着对他的关心和帮助,因为大家都有一个共识,“小佳伟是教堂的孩子,也是大家的孩子!” 

本文标题:流浪儿上学记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