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圣诞礼物选择泄露你的内心


2012-12-24 10:20:55 作者:佚名 来源:《信德报》2012年12月20日,46期(总第517期)

    圣诞节到了,馈赠礼物成为一种风尚。“给予就是索取”。在现实中,礼物从来都不是免费的馈赠。我们赠送和接受礼物的方式,暴露着我们内心的声音、期待和性格。
礼物对我们来说,有什么用呢?
    “首先是爱的表达。”法国心理分析家萨缪埃尔·勒帕斯杰认为,“礼物是爱的见证,是精神食粮,我们可以从母亲哺育自己孩子这一点上找到原型。所以同样,恰当的礼物就是一份能够使接收人的内心需求得到充分满足的礼物。”但在现实中,礼物从来都不是免费的馈赠,“给予就是索取”。当我们送礼是为了得到他人的感谢、欣赏、尊重和祝贺时,我们其实是在期待索取别人的观点和想法。
    上世纪初的人类学家马塞勒·莫斯则认为,礼物是一种灵魂的写照。勒帕斯杰说:“圣诞、新年等重大节日送礼的特殊性,就在于送礼是在祈福家庭和睦这样一种特定环境下进行的。有时候,一个群体聚在一起会导致某种紧张气氛加重。这样,礼物就变成一种无可比拟的语言,让每个人都能找到一个合适的理由,冰释前嫌。”在送出礼物的那一刻,我们感觉自己是宽容大度的,是充满活力和富有爱心的。

送礼:取悦别人?还是满足自己?
    莫斯曾专程前往新西兰的毛利部落和加拿大的印第安人部落,进行关于“古式社会”馈赠的研究。在莫斯笔下的夸富宴的制度下,接收者要有回馈的义务,所以馈赠礼物者期待有所回报。这样看来,送礼最多的往往是费力不讨好,决不招人喜欢的。以慷慨的名义,我们的礼物终究是出自爱的呼唤。时至今日这位人类学家的理论仍具现实意义。像毛利族的交换制度“库拉圈”,或是印地安人的“夸富宴”一样,我们的送礼也受三个因素的约束:给予、接受(我们不能对重要人物的礼物说不)和回报(有来无往我们的关系就势必要破裂)。

说说你都送了什么?
    有很多我们可以送的东西,但关键是以什么方式送出。是送到就行,还是得有品位,或是送得让众人皆知,听听心理学家马瑞思·威兰特是怎么分析我们送礼时常见的几种行为。

1、送自己想要的礼物
    小时候,有些礼物我们特别想要,可却没有得到,比如一辆自行车,一列电动火车等,这些东西深深地留在了我们的记忆中。成年以后,我们送出的礼物有时候总会有着小时候没收到的礼物的影子,送这类礼物的人馈赠的是一种他们曾经渴望但却没有得到的爱。这是在圆儿时的梦吗?

2、送不可思议的、贵重的礼物
    有些人送礼无比慷慨,一掷千金,就像古代的帝王一样,挥霍奢靡。过度慷慨的本质是强烈的占有欲。送礼时的挥霍暗藏一种不由自主统治别人的方式,因为那些分量过重的礼物隐含着需要对方回报和尽义务的成分。

3、送实用的礼物
    实用的礼物往往是最令人失望的了,不仅仅因为它们太土气,不够诗情画意,主要是因为它们容易引起接收人的误解。比如送给妻子一份减肥计划,给儿媳妇一个烤炉,说是对她们有所帮助,但好像是在揭人家短或侮辱人家智商。

4、送让人讨厌的礼物
    有些礼物决不会体现自身的价值,却让我们背上责任的重担。礼物的背后是给我们的束缚。让人讨厌的礼物,还包括那些无视我们存在的(如奶奶给孩子我们不给的东西)或是剥夺我们快乐的东西(我们自己挑选礼物的快乐)。让人恼火的问题:“我还有自由吗?”

5、不送或送不好的东西
    很少送礼物的人表面上看很吝啬,其实往往背后隐藏着很脆弱的自恋情结。他们好像没有被灌输过馈赠可以取悦别人的观念,而是认为慷慨馈赠时就要自我呈现。与其冒让别人失望的风险,还不如少送或不送。

6、送代金券
    把代金券或一些钱当礼物送非常便捷。但既然你都不在乎送的是什么了,别人拿它干什么也就不用你操心了。这种无形的馈赠里包含了些含蓄的意味(不打算让收礼的人猜透自己喜好和想像力),同时也有尊重的成分在里面(即便他不知道我们是怎么送的,反正是送出礼物了)。提个私下的问题:这礼物(这钱)我收着踏实吗?

7、送包装
    除了礼物本身,还要注意一下外观。自行设计包装或礼物,会让接收者尊重你的创造力和你为此花费的时间。但无论哪种方式,馈赠者都是在拿自己的个性下注。礼物的原创性代表了他的独特性和被认可的需求。事实上,在馈赠的习俗中,有三个主角:送礼的、收礼的,以及看客——也就是虚拟的第三方,送礼者往往也要送他些“东西”。你要研究好一个问题:“这礼物究竟是送给谁的?”

本文标题:圣诞礼物选择泄露你的内心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