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从“一碗阳春面”说起


2013-06-28 10:59:20 作者:杨文忠 来源:《信德报》2013年6月20日,22期(总第539期)

    日本作家栗良平的小说《一碗阳春面》,把一个坚强、善良的人性美留在了人间。前段时间在河南郑州市,因为面馆老板患了癌症,他在网上发了“请来我店里吃面”的帖子,简单一声呼喊,好多素不相识的人纷至沓来,演绎出了“一碗阳春面”的真情故事。
    河南郑州市42岁的李刚在网上发出了一个求助帖子,他说他最近捡查出患了癌症,需要钱做手术,但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希望网友们外出吃饭时能到他妻子开的面馆里去吃面,这样他就多赚一些钱,多凑点手术费。
    李刚所发帖子语言朴实,并没有用让人危言耸听的言辞,也没有引人眼球的连篇惊叹号,但是它并没有泯灭在海量的信息中,反而被迅速转帖传播,网友们评价说,“这种真诚和坦率无法拒接!”于是,人们陆续不断地去他妻子的面馆里吃面,这便形成了郑州市一股吃面风潮,微博上熟人们都在互相问对方:“你什么时候去吃面?”
    李刚妻子的面馆位于郑州市西郊一个偏僻的小巷内,有些人去吃面,不知道在哪下车,“的哥”看到人们犹豫,就会问:“你们是吃面的吧?我知道地方!”看来他们常拉来这里吃面的客人。有时“的哥”们为了方便顾客,几毛钱的零钱就不要了。
    上午11点30分,只有八张桌子的面馆早已坐满了人,一问都是看了帖子或是见了报道慕名而来的。一位中年男子进店后要了一碗面,然后硬塞给李刚的妻子井小敏100元钱,他还有点不好意思地说:“谁都会有难处,帮不了大忙,一点微薄之力,你就收下吧。”井小敏推脱不掉,坚持让他留下姓名和电话,说等丈夫病好了,一定把大家救急的钱都还回去。井小敏向客人们解释说:“我们不要捐款,就只想让大家来我的面馆吃碗面,我们要靠自食其力,实在有人要给钱的话,就当是借的”。
    面馆内墙上挂着一个本子,上面已经写下了20多笔记录,都是捐款人写的,从100元到10000元不等,名字大多是“x先生”或是“爱心人”。在收银台边,时不时听到拿整钱的顾客说“不用找了”。有三个结伴来吃面的小伙子,看到店里人手不够,就主动去帮忙端面、端汤、洗餐具,俨然一个跑堂的伙计。其中一位小伙子说:“不管是吃面,还是打杂,都是想力所能及地帮点忙,希望爱的正能量更好地在这个城市传播,人人都要献出一点爱嘛!”
    简单一碗面的真情,却道出了人间的友情与温暖,这场爱心吃面行动还在延续着。热心于公益活动的市民魏晓军感叹说:“在人声鼎沸的吃面现场,再一次感受到了普通人之间浓浓的爱意和闪烁人性的美丽。”
    这种爱的吃面行动之所以能够强劲地在社会上传播不息,靠的是天主造人时一刹那赋予人的“良心道德律”。天主赋予人的“良心道德律”是相同的,但是,人们运用天主赋予人的理智和自由意志时就大相径庭了。这种爱心活动,社会上的人能如此做到,我们基督徒是否能够做到?我想有一些人可能会这样说:“他发他的微博帖子,我念我的经;他卖他的面,我参与我的弥撒。”这些人认为念经、参与弥撒比看帖子吃面重要,念经、参与弥撒才是恭敬天主,是这样吗?
    莫言曾说过:“我们的灵魂却往往跟不上身体的步伐。”也就是我们的灵魂不能去指挥我们身体的行为。换句话说,也就是不能很好地去运用天主赐予我们的自由意志,甚至往往去妄用自由意志。要做到信仰生活化,生活信仰化,不是太容易的事情,但我们一定要努力做到。这样,我们的灵魂才能跟上身体的步伐,我们的信仰才能成为真正的信仰。

本文标题:从“一碗阳春面”说起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