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美国教会学校成中国“富二代们”新留学去向


2014-05-05 15:07:38 来源:侨报网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4月7日发表题为《美国的天主教学校网罗中国的年轻人,还有他们的钱》一文。文章称越来越多有钱的中国家长把子女送到美国的教会学校读书,这些家长中不少是地产大亨,甚至政府官员。中国的富二代们除了学习文化课外,还要在这里学习必修的神学课。

    以下是参考消息网对其报道的摘译:

    王迪(音)刚到德保罗天主教中学的2014级报到时,完全不缺乏国际经验。她是陕西一家石油企业高管的女儿,曾经参加过日本的一个优秀学生夏令营。她品尝过法国美食。她最喜欢的电影是《教父》。

    不过,她的国际体验并不包括罗马天主教教育的细节。18岁的王迪在学校的大厅里学到了第一课。她看到面容憔悴的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时,大为困惑。她记得自己倒吸了一口气:“哦,天啊!这真是天主教学校。”

    这种感受并非她所独有。从韦斯特切斯特县到华盛顿州,美国的教会学校吸引了中国房地产大亨、能源企业高管和政府官员的子女。这些学校积极争取上述生源,派行政人员乘飞机前往中国,聘请中介机构编纂漂亮的中文小册子,把金发学生与他们满脸微笑的中国同学一起嬉戏的诱人照片放在网页上。

    这些学生需要支付的学费有时是当地学生的数倍。他们给这些学校涂抹上了国际色彩,在许多学校生源剧减的情况下缓解了它们的财务困难。

    如今,德保罗中学的625名学生当中有39名来自中国。除了化学、欧洲史、室内艺术和合唱之外,他们还要学习神学,主持宗教服务俱乐部的会议,参加每月的弥撒。

    弗吉尼亚州阿灵顿的全国天主教教育学会主席罗伯特·比蒙特说:“中国学生不光会去大城市。有些去了乡村,有些去了郊区,有些去了小城镇。”

    这些学校并不要求学生皈依天主教。不过,有几所学校的负责人说,他们在祈祷时必须虔心、要学习必修的神学课程和完成必要的宗教服务。

    在纽约州萨默斯的约翰·肯尼迪天主教中学,中国学生要支付4.75万美元的费用,是当地学生的5倍多。费用存在差异的原因之一是食宿和保险造成的。另一个原因是这些学生的家长不能帮助筹集资金,而且学生在毕业后也不会作为校友积极参加母校的活动。

    有钱的中国父母并不像美国父母那样追求天主教教育。他们只是为了让孩子为在美国读大学做好准备,同时也是为了逃避中国的应试教育。世俗的私立学校近年来也在中国大举招生。

家长为何送孩子入美国教会学校?

    美国《侨报》曾刊发文章称,随着来美留学的中国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在选择学校时,很多家长开始把目光投向教会学校。原因是华人教会除了可以给初到美国的人一些照顾,也逐渐成为了华人的社交场所。另外,华人家长认为,在教会学校的宗教道德熏陶下,孩子沾染一些不良习惯的可能性会减少。

    报道指出重视教育是华人的特点,重视下一代的道德教育也是如此,很多华人教会都办有中文班才艺班以吸引孩子,家长们也愿意把孩子送进教会,觉得孩子在宗教道德的熏陶下不容易学坏,这种观点经过华人教徒口口相传,很多国内的家长也受到影响。

    另据广州《羊城晚报》消息称,对于中国本地家长来说选择教会中学,首先看重的是中国学生较少,拥有较好的语言环境;二是教育质量高,升学率有保证,较易获得教会大学招生官的青睐。教会中学学生有意申请教会大学,也可以通过提供同教派推荐人的推荐信申请,增加申请成功率。此外,教会中学校风严谨、管理严格,尤其是留学低龄化的出现,不少家长希望通过教会学校的良好氛围,培养学生的品格,以免学生学坏。

链接:美国私立教会中学特点

    1、美国教会中学与普通中学最大的区别就是有明显的宗教背景。美国教会中学一般在建立之初都是由当地的宗教团体或教会筹资组办的,采用宗教的理念及管理模式,并开设一些宗教课程,有定期的宗教活动。但并不要求在读的学生一定信仰该宗教。

    2、国际学生偏少。学生生源大多来自当地的社区或教会,国际学生比例一般不超过10%

    3、教学环境安全。由于教会中学大多教师或学生都有宗教信仰,普遍都非常善良,友好,互帮互助,所以学生不会感到太多的交往压力。

    4、宗教色彩,宗教课程及活动往往有利于国际学生更多的深入美国文化,增加个人修养。

    5、教学质量不错。无论从课程还是课外活动的丰富性,以及学校及住宿的环境来讲,都与精英私立高中没有太大的区别。

    6、多数教会中学都提供7-12年级的课程。适合各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学习。

(以上资料来自海外教育联盟)
(编辑:王慕空)

本文标题:美国教会学校成中国“富二代们”新留学去向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