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六岁已形塑信仰


2015-07-21 09:26:01 来源:BPnews

  根据由波士顿大学、哈佛大学及香港科技大学共同执行的研究计划指出,早在幼稚园时期,人类是否相信神,以及其封闭或开放的宇宙观(创造或自然形成)早已形成。

  这项发表在今年七月份《认知科学》期刊的研究,研究团队透过访问五到六岁的孩童,确认他们对于许多故事主题的人物是“现实”或“虚构”,进行记录分类。

  给孩童判断的故事分三大类,用不同主轴叙述同样的故事,藉以理解孩童的反应。
  第一类故事改编自圣经,其中有部分神迹与神的干预,但叙述并非完全以圣经方式呈现。
  第二类故事则以“奇幻”为主题,借用各种圣经历史,以神主导所有事情进行为主轴,并以完全的神迹解释。
  第三部分则以“现实”为主题,修改圣经历史,挪去神迹并以“人为主导”隐约呈现结论。

  例如,其中包含圣经中达味击败哥肋雅的故事,在奇幻的版本中,达味击败哥肋雅的巨人所使用的石头有魔力;在现实版本中,达味经过观察,找到哥肋雅巨人的弱点,在盔甲下的缝隙,于是攻击他最脆弱的地方。

  无疑的,到教会固定聚会的孩童以及有上主日学的孩子,比起没有到教会聚会的孩子要容易找到改编过的故事与圣经的关联;但是,令人惊讶的是,不论是否为教会长大的小孩,孩子们都很容易接受这些故事是真实发生的。

  六岁就能从信仰解释事物
  实验的第二部分,就是要鉴别出孩子是否真的能分辨出宗教故事与虚构故事。这一系列的故事已经将人名全部变更,用各种超自然的故事架构使孩童无法鉴别出与圣经的关联性。同样地,有信仰教育背景的孩童比没有信仰的孩童,更容易区别超自然的故事与现实故事的差别;而研究人员发现,没有信仰背景的孩童比较容易将各种故事的主角视为“假装”的。

  这项研究盼望针对有信仰背景的儿童进行研究,讨论其是否因圣经故事教导而更容易相信神迹。然而结论发现:“有宗教背景的孩童更广泛地接受事物发生的可能性。因信仰的熏陶下,使其更容易理解神的作为超过了普遍因果论的力量。换句话说,就是六岁的孩童已经能够透过相信神而基于信仰解释身边的人事物。”

  基督信仰助区别真实或虚幻
  这项研究动机源自于媒体报导的立论,认为儿童太早接受宗教教育,会导致其无法分别现实与虚幻之差异,并产生发展障碍。如赫芬顿邮报报导曾表示:“儿童若太早接受宗教教育将很难分别现实与虚幻。”然而,这个研究报告的释出,与媒体普遍认为的角度有出入,而其研究内容经过谨慎的设计以了解儿童之认知状态;结论反而是,经过宗教教育的孩子比属世(无神论)基础教育下的孩子更容易分别现实与虚幻。

  当然,有信仰背景的孩童也会在部分范围显示出鉴别力的问题,在“奇幻”分类中的故事,的确会出现有些圣经描述被误认为虚构故事的情况。(比方说分开红海的事件是发生在若望的时代还是梅瑟的时代)然而,没信仰背景的孩童将宗教故事误认为虚构故事的比例,比有信仰背景的小孩将虚构故事误认为真实故事的比例要高。最后,证明了基督信仰的世界观,比起属世的世界观,要更能够让孩子区别真实或虚幻。

  这个结论很讽刺,一个属世的研究证明基督信仰对于孩童的发展更好。而这样的信仰环境,必须从家庭生活开始做起。这与美南浸信会《信仰精义》第十二项《教育》所述互相呼应:“基督教是启蒙和理智的信仰,在基督里储藏了一切智慧与知识。……一个适当的基督教教育系统必须是成就基督子民的属灵计划。”甚至,从幼稚园就应该开始。

本文标题:六岁已形塑信仰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