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梵蒂冈:教宗公开接见:怜悯意味着与苦难者同生死,共患难


2016-04-28 03:23:46

(梵蒂冈电台讯)教宗方济各4月27日上午在圣伯多禄广场主持公开接见活动。教宗在要理讲授中讲解了慈善撒玛黎雅人的比喻,勉励我们走近受苦者,与之同生死,共患难。教宗表示,并非经常出入天主圣殿的人就必然懂得爱近人。慈悲,那源自天主的慈悲,指的是心生怜悯,而非某种模糊的情感。
有一个人在旅途中遇到了强盗的袭击和劫掠,奄奄一息躺在路边,那些本该向他伸出援手的司祭和肋未人却视而不见,暴露了他们虚伪的爱德面具。他们自认为也自称对天主虔诚似火,却以一颗冰冷的心对待求助之人。
教宗说:“并非经常出入天主圣殿的人就必然熟悉天主的慈悲,懂得爱近人。绝无必然关联!你或许通读整部圣经,知晓一切礼规,精通百家神学,却不一定懂得爱;爱是另一门学问,它不仅需要理智,也需要其它诸多的品质……。”
教宗强调,“司祭和肋未人视而不见,见而不行。敬礼若不转化为服务近人的行动,就不是真正的敬礼。我们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面对这麽多人因饥饿、暴力和不义而备受煎熬的苦难,我们不能以观众自居。忽视人类的苦难,意味着什麽呢?意味着忽视天主!如果我拒绝走近那受苦的男人、女人、儿童或老人,我就是拒绝走近天主”。
相反地,那位慈善撒玛黎雅人是真正关怀近人的人,他一见到那垂死之人就动了怜悯的心,中断自己的行程与那受苦者“患难与共”,他的心“与天主的心一样”。
教宗继续说:“‘怜悯’是天主慈悲的基本特徵。天主怜悯我们,这是什麽意思?意思是祂与我们一同受苦,对我们的苦难深有体会。在慈善撒玛黎雅人的举止与行动中,我们认出了天主在整个救恩史中的慈悲作风。主耶稣也怀着同样的怜悯来与我们每个人相会:祂不忽视我们,祂了解我们的痛苦,知道我们多麽需要帮助和安慰。祂来到我们身边,绝不遗弃我们。”
因此,“以真正的慈悲之心”对待伤者的是那位撒玛黎雅人,即大家谁也瞧不上的人。他不仅为伤者包紮伤口,还自己掏钱为其营造恢复健康所必需的条件。
教宗阐明,“这一切教导我们,怜悯与爱不是某种模糊的情感,而要求我们呵护他人,甚至不惜代价;要求我们受到牵连,采取一切必要措施‘走近’他人,甚至与他同生死、共患难”。
在福音中,法学士们希望从耶稣那里得到一个确定谁是自己近人的“规则”,以便区分谁是我们应该帮助的对象。耶稣则用慈善撒玛黎雅人的比喻反问他们:“谁是那遭遇强盗者的近人?”“耶稣颠覆了法学士的视角,没有停留在将他人归类的层面去判断哪个人是、哪个人不是近人”。
教宗最後说:“你可以成为任何一个你所遇到的求助者的近人;如果你的内心拥有怜悯,即与之共患难的能力,你就是他的近人。”

本文标题:梵蒂冈:教宗公开接见:怜悯意味着与苦难者同生死,共患难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