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宗教伦理学的定位问题”


2019-05-21 13:52:44

宗教伦理学的定位问题

清华大学 王晓朝

    学界公认,中国社会目前正处在一个文化转型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信仰空白”和“道德滑坡”现象相当严重。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明显,中国思想界和学术界必须高度重视宗教伦理学的研究,探索宗教伦理与世俗社会相结合的模式及其对中国社会的适用性。

一、关于宗教与道德之关系的传统认识

    中国有自己独特的国情,中国学术界有自身的学统。要在中国展开宗教伦理学的研究首先要在思想上廓清宗教与伦理的关系。
    上个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大陆学术界对宗教与道德之关系较为系统的探索在中国伦理学界基本上没有人涉及,在宗教学界则最早和主要见诸于吕大吉先生的论著。吕先生说:“宗教与道德都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同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社会的经济基础是二者的共同源泉。宗教是以幻想的超人间形式来表现现实世界中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异己力量;道德伦理观念则是以行为规范、社会舆论和传统习俗的形式来调节和维系现实社会中人与人间的社会关系。它们的本质内容都是人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关系,而经济关系则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宗教和道德,如果离开这个基础,就都没有反映和表现的对象,失去其存在的客观根据。” (更多内容请见将出版的论文集)


本文标题:“宗教伦理学的定位问题”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