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无言的智慧


2004-04-29 09:01:11 作者:振羽 来源:信德报(第212期)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互相沟通的工具,没有语言则不能达到交流思想、增进感情、建立友谊、发展社会等目的,然而不知节制地信口开河又会使人心烦意乱,产生负作用。因此恰到好处的缄默就像音乐中的休止符一样,给人一种美的感觉。有很多说法用来赞美能够节制自己语言的人,诸如:沉默是金、潜移默化、此时无声胜有声等。在圣经中就有这么一位,从来没说过一句废话,却勤勤恳恳地工作,默默地向上主献上自己的辛劳与汗水,从而成为劳工主保、后世的楷模,他的名字就叫若瑟。
    据观察,在一些人说话或写文章时“我”字出现的频率最高。人们最为津津乐道的是自己体面的身世、出众的才华、显赫的地位或是过五关斩六将的辉煌经历。当人们刻意地为自己做广告或受潜意识支配过多流露出自我的时候,往往会引起别人的反感,使得事与愿违白白落个自吹自擂的恶名。其实,就身世和地位来讲,圣若瑟很有人前炫耀的资本,因为他是令人称羡的达味的后裔(玛1:20),是使人敬重的圣母玛利亚的净配(玛1:16,18;路1:27),是名正言顺的救世主耶稣的鞠养之父(玛13:55;路3:23;4:22;若1:45)。然而圣若瑟从来没有因自己如此崇高的地位而在人前夸耀,却无声无息地埋头工作,默默无闻地善尽自己的本分。
    大凡世人都会给自己涂脂抹粉,一旦受到一点小委屈或别人的误解就会在人前洗白自己,决不允许自己背黑锅,而且在给他人解释的时候总是极力贬低对方,尽量抬高自己,甚至由于自己的限度而妄断别人,犯下很多口舌方面的罪过。若瑟则不然,即便遇有自己不理解的事情也不去伤害别人。试想,当年圣母在领报数月后,身怀有孕的事一天天明显起来。在天使梦中启示前,若瑟并不知道圣母是因天主圣神的德能而受孕,明知道自己作为圣母的合法丈夫从来没有接近过圣母,在一般人看来,圣母不忠于丈夫已经是“铁证如山”(玛1:18),堂堂正正的若瑟怎肯忍受此等屈辱!按普通人的见识,圣若瑟一定会在大庭广众之前“揭露”圣母,按照梅瑟法律将她置之死地方解自己的心头之恨。可是圣若瑟没有作这样的选择,他不愿公开羞辱圣母,而是计划默默地离开她,好在有天使梦中启示才解了这个围(玛1:24)。
    《论语》中孔子教导人们应当“敏于事而讷于言”,即说话迟缓而行动快捷。圣若瑟正是这样的人。请看,当年凯撒奥古斯督一时心血来潮,号令罗马帝国子民回本乡报名上册。当时圣母身怀耶稣圣婴,行动很不方便。若瑟并没有因此而托故推辞,等小耶稣诞生后再作如此长途跋涉的旅行,而是毫无怨言,一路照顾圣母赶往白冷城,如此才应验了救世主应当诞生在白冷的预言(路2:1-5)。同样,在黑落德谋害耶稣之前,天使及时向若瑟报告了这一信息。若瑟得知后并没有与天使讨价还价:夜间行路诸多不便,等到天亮再启程也为时不晚,而是当即唤起圣母和圣婴耶稣星夜登程,牵着毛驴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向一个陌生的国度(玛2:13-14)。数年后,黑落德离世,天使又在梦中告诉若瑟返回故乡。圣若瑟听到指示后并没有对自己在埃及置下的产物依依不舍,也没有留恋这个生活数年的国度,而是一言不发,默默地返回自己的故乡(玛2:21)。
    一般而言,在一个家庭中往往是作为一家之长的父亲比较容易生气动怒谴责孩子,甚至在外面受了别人的委屈后也会把怨气释放在孩子身上,如此可怜的孩子就成了父亲的出气筒。若瑟却不如此,他虽为圣家之长,却对圣母和耶稣有礼有节,从不口出怨言、乱发脾气。在耶稣十二岁的时候圣家三口一同去圣城过逾越节,结果在归途中不见了耶稣。经过三天的苦苦寻觅,在圣殿中找到了耶稣。那时圣母向耶稣说:“孩子,为什么你这样对待我们?看,你的父亲和我一直痛苦地找你”(路2:48),此时圣若瑟却站在一旁默默无语。
    圣若瑟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是虔诚事主的一生,是默默无闻尽职尽责的一生。在他的历史中找不到一句多余的闲言碎语。圣雅各伯宗徒说:“谁若在言语上不犯过失,他便是个完人,也必能控制全身”(雅3:2)。圣若瑟正是因为控制好了自己的口舌,同样也控制好了自己的整个身心,从而成为诸德全备的“义人”(玛1:19)。这就是无言的智慧。圣若瑟的一生告诉我们,与其做多嘴多舌的鹦鹉,不如做展翅高飞的雄鹰。
    当今社会需要脚踏实地的实干家,而不是夸夸其谈的说客。
    有很多石碑记载着鲜为人知的历史事迹而受到人们的赞赏,但人们最为赞不绝口的大概还是武则天留下来的无字碑。因为人的语言是有限度的,难免会挂一漏万或词不达意而起到一定的负作用,无字碑则留给后人更多的悬念,无论从哪一方面都是无可挑剔的。同样,我们翻遍四部福音,都找不到若瑟的一句话,从这个角度看,福音书就是若瑟的无字碑,他告诉我们人生在世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应当默默工作、努力开垦,要让行动多于语言,踏踏实实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本文标题:无言的智慧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