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令人感动的杜硕和几位新教友作者


2009-04-08 10:07:50 作者:张公显 来源:信德报(总第369期)

    在“第五届信德之友分享交流会”期间,曾有好多神长教友所介绍的福传先进经验,让人特别感动,每次回想起来,仍会受到很大的鼓舞。诸如陕西渭南72岁高龄的常惠巧老人,从1997年开始福传,前后13年时间,已和她的六个老姐妹利用“爱心行动”和“羊生羊”“滚雪球”的“战略部署”,在原本没有教友的渭南市区发展了400多位新教友,盖了两座圣堂;河北邯郸教区武安县,真可谓首屈一指的先进典型,以学圣经为主线,全方位推动福传,男女老少齐上阵,在帮贫扶困、救助危难、关注群众公益等方面下大力气,树立教会外在形象,效果非常明显,近年来,全县教友人数已由原来的六千多发展到将近五万;北京、天津,常年举办慕道班,免费为来圣堂参观的教外朋友赠送学习资料,每年圣诞、复活节,新领洗的都有好几百人……这些都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另外,还有让我感动的就是,河北保定的杜硕和好多位新教友作者,他们确实有“后生可畏”“后来居上”的态势。特别是杜硕,在与会者中年龄最小,非常活泼可爱,由他所讲的那些妙趣横生又极富哲理的故事看,是与他的广泛阅读和深刻思考分不开的。他能将高深的社会和教会理论融合在通俗的语言中,一定是经过长期反复学习才练成的。然而他却是领洗只有两年多的新教友。据22岁的杜硕自己讲,以前的他,和同龄的社会无业青年一样,任性放纵、自由散漫,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接触到教会,继而对信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也说这就是天主的特殊召叫。在慕道学习一段时间后,于2006年复活节,同他的年轻妻子赵娜一起领受了洗礼。从此,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经常在圣堂里作义工,并且参加了堂区的福传小组,正如他在分享时所说的:“过去的那些朋友用手机发信息问我在什么地方时,我便回答说‘不在教堂就在家里,不在家里就在教堂,或者在去教堂的路上’。现在我把福传看作是最重要的事情。”在和我私下交谈时他还说,由于他和妻子的变化,加上他反复的劝说,母亲已于2008年圣神降临节领洗,现在的目标就是继续做父亲的工作,使他早日信从圣教,崇奉真主。他也觉得,在向别人福传的时候,首先必须劝导自己的家人和亲友。
    领洗进教仅仅只有两年的北京王府井东堂的李月兰老师,在慕道期间便去罗马朝圣,刚一领洗便立刻参加堂区福传组,且进入文字福传行列,常为“信德”、“天光”等教会报刊撰写文章;2004年圣诞节才领洗的山东济南的刘玉玲,诗歌文章写的既有深度又有文采,更是多产作家;进教时间不长的山西忻州黄鹂,教会不少报刊皆有其作品;还有山东周村教区刘成武,北京宣武南堂李志刚,湖北武汉王正光老师,教龄也都不过十多年,但却因着爱主爱人的炽烈热火,为福传事业而笔耕不辍,常有文章见诸报端。特别是武汉的王老,过去曾是社会报刊编辑,文字颇有造诣,所撰写的“圣经分享”之类篇章,哲理深邃,独具一格,脍炙人口,耐人寻思琢磨,值得大家钻研。
    列举这么多作者,并非为了夸耀、吹捧自己所熟知的文友、笔友,而是为了让大家重视福传、重视学习。他们进教时间不长,继而便能用文字福传,虽说有天主的特恩照顾,但也需要他们自己反复不断地学习,“己之所无,无以予人”,只有将圣经教理读懂读透、深刻彻悟、融会贯通,才能撰文示人、引导读者。他们肯定为此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才有了刊于报端的“作品”。那么我们为了提高自己的信仰素质,深化信爱层次,又怎能不加倍努力学习圣经教理和有关信仰的知识呢?希望大家都能重视福传,加强学习、加强自身建设,然后再想方设法说服别人,带动别人。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希望各位主内兄弟姊妹,都能加大力度,在这一方面奋勉努力。

本文标题:令人感动的杜硕和几位新教友作者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