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生命的旅程


2009-12-03 09:26:13 作者:古歌 来源:《信德报》2009年12月1日,34期(总第393期)

    知道东临洱海,西枕苍山的滇西古国——大理,是在学生时代读过的金庸《神雕侠侣》的小说里。当踏上大理鹅卵石与引马石镶砌的路面,随着三五成群的游人走进作坊、商店、寺庙、教堂、书院簇拥的九街十八巷,观望着粉墙中剥落的壁画,灰瓦间的枯草,褪去华丽的建筑,已经很难感到金庸笔下的繁华景象。只有保持比较完好的无华楼,让人联想到昔日曾一度成为南诏古国都城的兴盛和辉煌。
    回到旅社的时候,城垣、楼阁、房屋已经被夜幕湮没,白日里一路的景象让我思绪万千,那曾兴盛和辉煌的背后牵连浮涌,那些国王臣仆、贤士名流、富商走卒、马帮商队,今昔何在?谁又能奈何岁月的无情和物是人非的沧桑。我守望着自然明净、寂静典雅的夜晚,凝视着窗外洱海上空深邃暗淡的苍穹中灿烂的星星,好似一双双婴儿纯真活泼的眼睛,一眨一眨地在与你无声地对话,好像是问在这浩瀚的星河中,你属于哪一颗。身处古城超然的安详中,让我再次感受到生命的宁静,还有对于生命的联想。
    回眸人的一生,一个个幼小的生命,从哇哇的哭泣声中降临到这个世界。第一次睁开眼看到有很多人在你周围,关注着你,呵护着你。然后开始你的成长:童年依恋于父母的关爱;少年有亲人的相随和同伴的游戏;青年有朋友、同事、恋人的伴随;中年有伴侣、子女、父母、亲友的天伦之乐;老年有夫妇相依的黄昏。在人生的旅程中,也许我们会遇到很多很多的人,不同阶段与我们擦肩而过或是并肩同行。弯弯的小路,清清的溪流,疏影横斜间会有暗香盈袖,温暖我们或是让我们暗自忧伤。柔情缱绻,低吟浅唱,在生命中划过深浅不一的印痕。年少时总希望和一些人相随,希望那些爱和温暖可以一路相伴。长大后却终究明白,繁花会凋零,盛宴会收场。当繁华落尽后,曲终人散,留下的唯有一地苍凉。人世间原本没有什么可以是永恒。渴望流浪,喜欢漂泊。曾在遥远的异乡的夜色中独行,细数江边一盏盏的渔火;也曾在遥远的异乡街头伫立,一任寒冷的夜风渐渐穿透身心;曾在雪域高原上飞旋,深情仰望那圣洁肃穆的千年雪山;也曾在南国的夜色下临海而坐,感受海浪逐波的缱绻。一些悠远的记忆,一些温暖又苍凉的思念会在那个时候填满我的落寂,抚慰那一份淡淡的思乡哀怨。细细想来,在繁忙的人生旅程中,固然有许多人伴随,但生命终归是一场孤独的跋涉。
    记得年初在陪伴父亲住医院的日子里,在心脑科的病房里,看着满屋的病人,有老的,有少的,各式各样的人。也许是病痛的缘故,他们都有着一张麻木的脸,看不到丝毫面对生命的热情。坐在我旁边的是一位老奶奶,约摸七十多岁,满脸的皱褶可以感受到她生命的沉淀,她的手上布满了青筋,几乎只剩下一层皮。老人是由一对年轻的夫妇陪同而来的,他们不停地为老人递茶送饭,一口一口地喂她吃,之后,他们会在旁边静静地守候着。虽然这样,大部分的时间我还是看到老人脸上的孤独,她的眼神茫然,呆呆的望着远方,似乎在回顾着很多往事,又似乎沉浸在自己的空间里。她的世界年轻人走不进去,她也走不出来,也许生命本就是孤独的,谁也不曾真正地走进另一个人的世界。也许只有人到暮色黄昏,才发现,奋斗了一生,我们得到的和失去的,感动过的,悲伤过的,都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只有生命是自己的,内心还是孤独的!
    生命其实只是一个过程,就像这一次在云南的自然旅行。一路风尘,微风拂过,仿佛能够听到茶马古道上响起的一串串清脆的铃声,仍然在悠远的时空中不断地回荡。茶马古道的石板上两寸多深的马蹄印历历在目,道旁的玛尼堆上刻画着各种神佛像和各族箴言,欲说风尘。那些曾经因茶而生存而致富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已远离人间,再没有欢乐,没有喜悦,没有幸福。当然也没了烦恼,没了忧伤,没了痛苦。但山还是那山,水还是那水,仍默默地存在于天地之间,守望着走过的一代又一代的人。由此让人感受到人生短促易失,对生命只有一次的深思。
    人生的旅程,一路匆匆走来,我们也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遇到种种难忘的事,遇到处处美丽的景,总是希望能有人与我们一生相随相伴,天长日久,共同分享。但一段段旅途行来,终点又是下一个起点的延续,繁华落尽都是虚空,方忆起返本归真,大道万千,最后都指向罗马。生命准该有一个归宿;精神准该有一席之地;心灵准该有个家园;灵魂也应该有一个自己的家乡吧!为此,多少人在一生中苦苦地摸索,却不知家乡何处。但我们信仰的主耶稣告诉我们:“我就是复活,就是生命;信从我的,即使死了,仍要活着;凡活着而信从我的人,必永远不死。”(若 11:25-26)还说:“你们背起我的轭,跟我学吧!因为我是良善心谦的:这样你们必要找得你们灵魂的安息,”(玛 11:29)可是,我们每个人真的相信并践行了吗?这就很值得我们时时刻刻去反省和默想。

 

本文标题:生命的旅程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