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身去义长存


2010-07-28 10:03:17 作者:金梓芳 来源:《信德报》2010年7月20日,21期(总第416期)

    有一种人,锦衣华服,你欣羡却又敬而远之;有一种人,山珍海味,你嫉妒却又嗤之以鼻。可有一种人,粗布麻衣,清茶淡饭,身上却彰显出一种贵气,一种光芒,俘获了周围人的心。尽管我与她并不熟识,尽管在我提笔之际她已经离开了我们,可是她做过的事,走过的路,爱过的人,不计其数,与她的名字有关的一切,都散发着夺目的光芒。

    她叫黎贞德,圣名依搦斯,是一位活了90多岁的老修女。慈祥的面容,在文革中因为信仰受到批斗受伤而微侧的脖子,她普通得就像是自己家的老人。九旬老人,是该安享晚年的,可是这位老修女,她每天都会迈着颤巍巍的步子,去探访那些在苦海中挣扎的人,那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被人遗忘的人。雪中送炭的意义永远要大于锦上添花。当这样一个耄耋之年的老修女出现在你面前,关心你的生存,关心你的心灵,无论是当时的感动,还是事后回想咀嚼,都会让人终身难忘。
    老修女一生简朴,别人送给她的礼品从来不舍得自己消费,总是送给更需要的人。平日里外出探访,也是自备干粮,为的是不给别人造成接待上的麻烦。手捧一碗米饭,还会匀出一些作为猫粮。一个人,有一壶水而分施给别人一杯,是慷慨;有一杯水而分施给人半杯,是无私。
    《圣经》中颇为经典的穷寡妇捐献的故事一直为人津津乐道:区区的两个铜板,是她的全部所有,却悉数捐出。什么人最慷慨?不是捐得最多的那个,是捐得最用心的那个。
    老修女离开的那天,是主日。她是在赶来参加弥撒,探访教友的路上,遭遇惨烈车祸去世的。陆陆续续,大家知道噩耗,也是第二天以后的事了。中国人的观念中,“寿终正寝”才是最完美的人生谢幕方式,为什么一生为爱鞠躬尽瘁、受人敬仰的她会用这样惨烈的方式离去?这样的方式令人难以面对。
    可是,对于我们有信仰的人来说,并不会因为一死而成永诀。对一个用一生去实践自己信仰诺言的老修女来说,离去只是结束在世旅程,踏上回家的征途而已,她要去的,不是一个令人迷茫的恐惧之所,而是她所向往的天上的家,那是她最后安息的地方。
    我一直颇为遗憾,对她了解甚少。在她安息主怀之时,才听到教友们对她生平的追念,却足以感动我很久。对于我们在世的人来说,失去的是一个挚爱的长者,失去的是一盏爱德的明灯,想到此,不免悲从中来。不过,对于老修女本人,她完成了一段征程,回家的喜乐,又怎是我们平凡之辈所能了解到的呢?
    在对逝者的缅怀中,深沉的不应只是情感。还有,秉承其遗志,将人间的爱和道义传递下去,生生不息。

 

本文标题:身去义长存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