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那条路


2011-03-03 10:18:46 作者:遥遥 来源:《信德报》2011年1月20日,3期(总第434期)

    颠簸的路段,驱车几个小时终于再次来到了我弟兄所在的堂区。
    上一次出其不意的造访,他向我苦诉了很多:贫穷的山村、零散的教友、陌生的环境,根本配不上一位新神父的理想。每天十几个教友望弥撒足以打击他年轻的心。他尝试着去牧灵家访甚至自己去传教,但是人们对这一张陌生的面孔、操着不太标准普通话的人并不感兴趣,在坚持了几次之后,他自己也就灰心了。我看望他时,他哭得一塌糊涂,对比以前的安逸与现在的落魄,以前的志向与现在的沮丧,我不知道他是怎么熬过来的。教堂到处都是灰蒙蒙的,只有圣体前两个膝盖大的硬石阶上被蹭的锃亮,我才明白我的弟兄是那样熬过来的,我都想哭,但我只能安慰他“兄弟别哭!”我不知道这一次他会怎样,总之我做好了迎接他泪水的心理准备。
    在我还回想上一次的经历时,车子已开进了他的堂区,我首先惊讶的是小堂已变得漂漂亮亮的了!他很高兴地迎接了我,看到他满面笑容,我倒把疑惑写在脸上了。干净整洁的堂院,明朗的教堂里教友在念经,等祈祷完后,我看到的是教友的热情与他的问候连成一片,好像一家人在聚会一样非常热闹。这一切完全没有了以前冷清的样子,更不是我想象的那样了,我很想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晚饭后,在散步的路上,他给我述说了自己和全村改变的故事:
    那一次哭过后,让我卸下了许多自己把持不放的观念,神父在晋铎之前就应准备好牺牲和奉献,只有付出之后才会收获喜乐!看到我们散步的这条路了吧,这是村里唯一的一条路,走在这条路上才会接触到全村的每一个人。起初我每天在这条路上念日课,一天两次。后来在这条路上读圣经,每天三次。再后来我在这条路上和村里人聊天,一天一次,一次就是一天。慢慢地他们愿意和我这个陌生的面孔、操着不太标准的普通话的人接触了。后来在一次聊天中人们给我说到村头的莫明明,本来很小的眼病由于误诊让刚刚十岁的他几近失明,山区的条件差,关系也少,眼疼时喊出的声音邻居都能听到,却帮不上什么忙。我觉得应该做些什么,于是让他们带我去家访,第一次我被孩子的爸爸“请”了出来,第二次我一个人去的,见到他爸爸时就说明了来意:孩子的病不能再耽搁了,我来联系医院帮助看孩子的病,不求别的只求为孩子的未来不留下遗憾,经过半月的奔波和治疗,终于保住了双眼。这对富裕的地方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于贫穷落后的山村来说绝对是新闻。这件事之后,路还是那条路,但路边的人逐渐多起来了,好像一下子对我充满了好奇和疑问,我们聊天的话题也多了,他们对信仰开始感兴趣了,他们的纯朴和热情让我体会到付出后的喜乐!当我在这条路上念日课读圣经时他们会安静地听,孩子们会跟着我听故事,往往在圣堂的门口也会有很多束新鲜的山花摆在那里,我知道他们把圣堂看成最神秘的地方了,让他们进去确实是一个过程,我祈求天主能有这样的机会,我不怕牺牲也不怕受苦,只盼望人们能接触到主。说来也是天主的圣意,我想在堂院的空地上种些山花,在刨地时不小心刨到脚了,只好每天在床上躺着,什么事都不能做只好看圣经。第三天午饭后,我正想休息时听到敲门声,人们一下子都挤进我的房间,看到他们我才明白我的祈求实现了,教堂为他们不再是神秘的地方而要成为神圣的地方了。他们帮我种上了许多花,里里外外帮着整理,偶尔在弥撒前还会摆上新鲜的山花,他们也会时不时地来教堂祈求自己的所需。慢慢地,我一天的时间只有半天在那条路上,半天在教堂帮助他们学习教理和圣经,有一段时间我必须整天在教堂。当山花开了的时候他们就可以领洗了,希望我的心能像花一样喜悦于主。
    我原来不知道散步的这条路有什么特别,听完了他的故事,我才明白这条路上有他的付出,也有他的热爱。准备好了牺牲和奉献就上路吧,耶稣会借我们的口指引路边的人走进慈父的家门。

本文标题:那条路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