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素棺(节选)一


2011-04-03 10:44:02 作者:郑义 来源:《信德报》2011年3月10日,8期(总第439期)

    教廷宣布,已故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将于5月1日荣列真福品。尽管他已逝世6年,他的嘉言懿行仍留在我们的记忆深处,他的高尚品德,他超凡出众的圣德,他睿智充满神恩的思想,将会永远激励我们去不断努力创造一个更公平的国家与和平的世界。谨以《素棺》一文深深缅怀这位德高望众的伟大教宗。

2005年4月8日上午。罗马梵蒂冈。

    教宗若望·保禄二世葬礼。
    当人们肩着那棺材从圣伯多禄大教堂高大的门厅出来,通过几棵苍翠的盆栽棕榈树,走进南欧那如葡萄酒般令人微醺的春风……
    我眼前顿时一亮:一个长形木箱,一个包装箱!
    温存明澈的阳光下,人们将装敛着84岁教宗的木箱抬到圣伯多禄广场中央,直接放置于一块红地毯上。后来我知道这是教宗的遗愿,一个基督徒应有的谦恭。高低尊卑是人类通感,无须翻译。按照中国汉地习俗,棺木应以特制的名为“交木”的高凳支起,以取“离地三尺即成佛”之美意。这位德行圣洁、地位崇高的老人,却直接躺卧在大地上,一个谦卑到不能再低的位置。
    来自全球的二百多位国王、王后、总统、总理和首相,亲见这只俭朴的木箱从大教堂暗影中抬出来,置于他们脚下。不知道这些尊贵显赫的人作何感想,我分明感觉到某种来自心灵的震撼。
    我曾经是一个木匠。一瞬之间,我觉得我领悟了教宗棺材所隐含的意义。
    一个高贵的灵魂在离世之际向我们表达的谦卑。
    如葡萄酒般令人沉醉的春风中,棕榈树舞动着优美纤细如诗如歌的树叶……
*******
    从电视画面上,以人身高为参照,我迅速作出了习惯性的职业判断:高不及膝,大约50厘米上下,长约2米。从木色及疤节看,材质为最常见的松柏木。板子不算厚,5厘米左右。榫卯粘接,最简捷最传统的木箱结构。准确地说,这不是棺材,而是一只木箱,一只没有油漆的长木箱。用木匠的行话来说,一只“白皮木匣子”。我们甚至不会说“白皮棺材”,因为棺材是有讲究的,不能如此简陋。
    如此,依我制作棺材的经验,教宗的棺材实在不入流,不能称之为棺材,只能说是一只没上漆的白皮木匣子。正儿八经的好棺材,除了材质优良,做工精美,还须油漆彩绘。在我插队的太行山区,旧时士绅家的棺材,每年都要用大漆油一遍,七八遍下来,真是油光瓦亮。有的还烫松香,二三百斤松香烫上去,日后棺材朽烂如泥,这松香壳子也是巍然不动的。大财主家舍得花钱,还要贴金彩绘,画上些松柏梅竹、鹿鹤龙凤等吉祥物。有的画上宛如仙境的庄园别墅、亭台楼阁,叫老人看了高兴,也显出后人的孝敬。现如今中国人有钱了,棺材也就与时俱进,更为阔绰排场。贴金彩绘不算了,讲究起精雕细刻。什么“工艺棺材”,什么“百寿全浮雕”、“百福全浮雕”、“九龙全浮雕”、“龙凤线雕”,死都死出了“千年盛世”之气派。
    这样比照下来,教宗那只薄薄的未漆未画未雕的木匣子,即便勉强称之为棺材,也是一具白茬棺材——素棺。若望·保禄二世,怎么说也是一位大人物,按照中国大陆的翻译,是“教皇”,应享九五之尊的。“教宗”、“教皇”皆意译,其拉丁文原文是Papa,即父亲之昵称“爸爸”,并无一丝“皇帝”的意思。大陆之外通常译为“教宗”,祖宗、宗庙之宗,是取其头衔中“教会的磐石圣伯多禄继承者”之意。即便如此,不是“教皇”而是“教宗”,不是“皇帝”而是“宗徒”,也不应该是一具素棺就能抬出去埋了的。
    我觉得我应该写一写教宗的素棺以及与之相关的种种故事了。当过木匠的作家恐怕不算很多,做过棺材的作家就更少了。当过木匠做过棺材并亲睹教宗葬仪且为素棺所震动的作家,全世界又有几位呢?(连载一

本文标题:素棺(节选)一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