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大脚印


2011-07-25 11:44:33 作者:秋旭 来源:《信德报》2011年7月10日,20期(总第451期)

    一场春雨过后,晴空万里无云,清新的空气中弥漫着醉人的花香。不远处的草丛小径上,沿着一串印留在泥泞之中的大脚印,隐约可见一个略显微胖、但却高大魁梧的背影,他正一路向前,直到消失在朦胧的天际。
    二十年前,那是他第一次踏进修道院,一位满头银发、戴着老花镜的神父用沧桑的声音问他:“你为什么修道?”那时的他正值青春年少,不假思索地答道:“为了将基督的福音传遍天涯地角!”老神父笑了笑:“如果有一天,别人嘲笑你、辱骂你,甚至刁难你、陷害你,你还敢不敢这样说?”他稍微迟疑,仍以坚定的口气回答:“神父,你们为信仰受了那么多苦,仍然没有放弃,我一定会像你们一样坚持到底!” 老神父惊讶地看了他一眼,微笑着点了点头。
    几位老神父凭借记忆将曾经学过的圣经和神学知识编辑成简单的小册子,以供他们学习之用。他很刻苦,尽力将所有的知识谙熟于心。
    那时,生活十分艰苦,他和弟兄们每天在学习之余,还要帮忙附近的教友做一些农活。当他高大健壮的身躯掠过田间的青禾,一串大脚印也跟着铺向远方。教友们夸他是个好劳力,弟兄们也跟他开玩笑,说他如果在田间走一遭,能把一亩地青苗踩死半亩。
    岁月不知不觉地将一切都化为往事,他晋铎后便被安排在一个教友分散的堂区,除了满足教友们圣事上的需要,他也为自己的牧灵工作做了一个计划:他尽力认识每一个家庭,了解他们的需要;组织各种善会,增强他们的团体感;关注青年群体,深化他们的信仰……似乎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
    有一天,他从本堂区到另外一个堂点送弥撒,在村中大街上发现一群人正在围观,嘶喊和辱骂的声音从中传来。他走到跟前停车驻足,这才发现,原来是一位在圣堂里表现十分热心的教友正在同一个教外人脸红耳赤地对骂。那位教友看到他时,马上过来打招呼,要同他一起去圣堂。临走时又丢给那个与他对骂的教外人一句:“咱们走着瞧!”
    气愤和羞愧纠结在一起,他恨不得当时找个地缝钻进去。这不但让他这个做神父的感到难堪,也使教会的形象在教外人中受到了诋毁。他知道,教友们没有将信仰与生活整合起来,他也有很大的责任。
    思考良久,他终于领悟到,要想改变一个人的生活,必须先改变他的心,能做到这一点的,唯有耶稣。人的努力必须要同耶稣的生命连结在一起,才能实现整合的效果。
    他更加发奋努力,在热情和活力中不忘时刻谦卑自己。当圣经开始普及的时候,他倡导教友们人人读圣经。他时刻不忘更新自己的知识,好能不断地适应教友们越来越高的要求以及认清和辨别时代的征兆。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出差去南方,发现当地遍布基督教堂,却鲜有天主教的痕迹。经过拜访几位当地的新教牧师后,他感触很深:天主纵然赏赐了每个教会不同的元宝,但却结出了悬殊的果实;新教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增长了数十倍甚至上百倍,而天主教会依然在伤痛中蜗行,不但传教发展缓慢,甚至保教都很吃力。
    有时,他会为自己的“大脚片子”感到苦恼,现在他却认为,也许是天主让他用自己的大脚为人们去开辟一条新路。
    他决定要大力推行福传,首先在自己的堂区内带领教友们熟读圣言,锻炼他们学做生活见证;他保留了传统的祈祷方式,并注入多种方式使祈祷多元化;他还克服困难,带领教友们走出圣堂,使见证的声音进入大街小巷;他组织大家关心老弱病残,树立教会博爱的良好形象……
    他的做法并非能让每个人都赞同:老人们抱怨他破坏了传统,使清净的教堂里乱哄哄的;堂区的很多教友表面持观望态度,背后却议论纷纷;尤其一些激进的人给他摆难题,故意刁难他;就连昔日的一些同学神父也感到难以理解,甚至嘲笑他这么大胆的行为——这个“大脚”神父如果在教区走一遭,能把半个教区“踩死”。
    他感到很纠结,也很无助。坚持下去,阻力太大;就此放弃,实在不舍。
    那天,他去探望年迈的老神父,聊天时,老神父突然问他:“还记得当时你为什么修道吗?”他怔了一下,笑笑说:“为了传播基督的福音啊!当时年轻,不知道天高地厚。”老神父若有所思:“我当时问你,如果有一天,别人嘲笑你、辱骂你,甚至刁难你、陷害你,你还敢不敢这样说?我当时就很欣赏你的勇敢。如果你真的是为耶稣做工,现在你为什么胆怯了?”他若有所悟,决定坚持下去。
    经过一段时间的辛劳付出,他的努力逐渐得到了教友们的理解和认可,堂区越来越有活力,人们的福传意识增强了,每年领洗的慕道者呈递增的趋势。同他一起合作的神父也越来越多,整个教区也在开放中散发出新的气息。
    有一次聊天时,另一位神父跟他开玩笑:“老兄啊,你这一路走去,不但没有踩死禾苗,还为我们开辟了一条新路,我们现在是沿着你的大脚印前进啊!”他笑笑:“那是我最软弱的时候,耶稣背着我走过的脚印……” 

本文标题:大脚印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