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瘫子的朋友——爱德的模范


2012-10-08 10:30:15 作者:白建清 神父 来源:《信德报》2012年9月20日,34期(总第505期)

    ……那时,有人带着一个瘫子到他这里来,由四个人抬着;但因为人众多,不能送到他面前,就在耶稣所在之处,拆开了房顶,拆穿之后,把床缒下去,瘫子在上面躺着。耶稣一见他们的信心,就对瘫子说:“孩子!你的罪赦了。”……那人遂起来,立刻拿起床,当着众人的面走出去了,以致众人大为惊愕,遂光荣天主说:“我们从未见过这样的事!”(谷2:1-12)

一、帮助软弱的兄弟姐妹

    每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有自己不同的希望,然而,所有的希望都源于人内心的唯一渴望:渴望见到天主。见到天主的渴望能推动人跨越每个希望,生活常常充满信心。福音中的这位瘫子,可能躺在床上已经很久了,他此时最大的希望就是病情痊愈,重新开始生活。他也可能听到过朋友们谈论耶稣基督,他也希望去看看主耶稣,希望奇迹能在自己身上发生。然而,他却不能自己前往。瘫子的朋友们前去告诉他耶稣基督就在他们的村子里,他们愿意帮助瘫子去接近主耶稣。于是,久病卧床,从不出家门的瘫子,在好朋友的帮助下,被抬着去接近主耶稣。
    身体上的疾病是显而易见的,而精神上和灵魂上的病痛却是常常被人忽视的。在我们周围有许多软弱的兄弟姐妹,他们需要我们前去探望,去陪伴,去鼓励。圣教会自古以来就有照顾病弱的爱德习惯,今天,世界各地众多的教会慈善机构内,修士、修女和教友们在无私热情地服务着受各种病苦煎熬的人,麻风病人、智障者,以及生活不能自理的兄弟姐妹。然而,比身体病苦更多的患者却是“灵魂上的瘫子”。有的人已经很久没有去参与基督徒的信仰生活了;有的人已经很少祈祷,很少读圣经了;有的人因为忙于工作和其他的事,而将照顾自己灵魂的事置之不顾;有的人用暂时的物质拥有淹没内心最大的渴望……这些都是瘫子的表现。灵魂上的瘫子更需要我们的关爱,更需要我们去把他们抬到主耶稣跟前。当我们想到自己家里,自己的朋友中有类似的“灵魂上的瘫子”时,学习那些抬着瘫子去接近主耶稣的善心人,去帮助他们。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就是一个“灵魂上的瘫子”时,大声呼喊朋友们的帮助。渴望天主是人生命的本质,天主也在渴望着我们每个人,主耶稣在十字架上呼唤说:“我渴!”

二、逾越生活的艰难困苦

    做好事不总是一帆风顺的,恰恰相反,却是常常充满困难。这几位抬着瘫子的人不仅要负担瘫子和他的床,而且面对人群的阻挡,使他们无法接近主耶稣。困难容易成为人前进的阻力,信仰却使人充满无畏的信心。这些善良而勇敢的人没有因为别人的原因而退缩,相反,他们竟然做出了超常的举动,爬上房子,拆开屋顶,把瘫子和床一起直接缒到主耶稣面前。这种爱的力量感动了主耶稣,也给予基督徒激励:没有什么可以使我们与基督的爱相隔绝的。
    在这里我们看到另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聆听主耶稣宣讲的人,有时可能会阻挡别人接近主耶稣。梵二大公会议继承教会的传统,再次提醒每一位基督徒都是“天主的子民”。这是为帮助我们基督徒意识到人自己属于天主,同时在世界上带有来自天主的使命。然而,有些人却将“天主的子民”当做信仰的重心,而忽视了“天主”。这样一来,人开始只重视自己在基督徒团体中的地位和价值,而忽视了信仰的中心——天主圣三,进而成为别人接近天主的障碍。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出现,有些人会被“老教友”挡在圣堂门口;有些人会被“热心教友”吓得退后。爱使我们与主耶稣更紧密地相连,而不是在教会内的地位和先后。
    当我们常常瞩目信德的创始者和完成者耶稣基督时,在生活的艰难中,特别在实践爱德中,我们就会充满坚韧和希望,无畏地努力。圣教会的责任就是不断帮助人意识到自己对天主的渴望,并将每个人“抬到”主耶稣跟前。

三、起来,拿起你的床,回家去吧

    因着瘫子及其朋友们的信心,主耶稣治好了瘫子灵魂和身体上的疾病,然后对他说:“起来,拿起你的床,回家去吧!”这位瘫子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找到了真正的良医。昔日托着他的床,现在被他托起来了,怀着喜乐和感谢,和朋友们回家去了。
    从某个角度讲,我们有时也是躺在一些“床”上的瘫子,我们的文化,我们的习惯,我们的生活方式。这些“床”是我们的依靠,但有时也会束缚我们的生活。我们也希望听到主耶稣对我们说:起来,拿起你的床,回家去吧!因着信仰,我们更知道,基督徒分享了主耶稣的使命,我们不仅是生活在一个文化和人群中,我们更要带领世上的一切人和文化开始新的生活。主的福音以及人对天主的渴望使我们成为生活的主动者,成为肩负爱德使命的乐观的基督徒。
    求天主赐给我们一颗敏锐的心,发现周围有困难的兄弟姐妹,并以爱德的精神,大无畏地帮助每个人接近主耶稣,树立新的希望,获得新的生活。 

本文标题:瘫子的朋友——爱德的模范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