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基督徒如何正确看待疾病


2015-09-06 13:25:15 作者:凌阳 来源:《信德报》2015年9月3日,33期(总第643期)

对待疾病治疗与祈祷并行

    面对疾病人们常常表现出不同的态度, 有人说:“小病靠祈祷,大病靠神迹,一切都要信靠天主”;也有人说:“大小病,都应该去医院,相信科学”。前者说:“不要以为医学万能可以征服一切疾病。而事实并非如此,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2005年全球总死亡人数为5800万,其中近3500万人死于慢性病,而中国慢性病死亡人数占了750万。目前,慢性病已经成为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成人的最主要死因。而医学却没有根治的方法。”后者说:“靠祈祷,靠神迹,还要医院做什么?医生早该失业了,况且为什么教会要建那么多医院呢?”
    面对疾病,究竟是通过医生,还是祈祷医治呢?在圣经中,我们看到天主的医治渠道,并不是只有祈祷一条,圣经中有许多祈祷之外的医治事例,如:纳阿曼的病(列下5:8-14), 希则克雅王的病(列下20:7),以色列百姓的病(户21:8-9), 厄弗所人的病(宗19:12)等等,都是祈祷之外得医治的,非常奇妙,表明天主的医治方法是多样化的。并且主耶稣也赞同人病了应当求医看病,他说:“不是健康的人需要医生,而是有病的人。”(玛9:12)虽然主耶稣自己曾用神迹医好了许多病人,但他并不反对人当医生,也不反对人求医看病,而是要求所有病人要就医治疗,因为医生被誉为“生命的守护者”;护士被誉为“白衣天使”,药物是为病人服务的。所以基督徒有病应该去医院就诊,吃药、打针也是必需的。冷了要穿,饿了要吃,渴了要喝水,同样人病了要吃药打针,减轻病痛,如保禄让弟茂德用“药酒”,也证明在有胃病时就应该用药(弟前5:23)。而且,从保禄书信中的介绍来看,陪伴保禄传教的路加本人就是医生(哥4:14),从路加所写的《路加福音》中,我们常会读到一些医学的专有名词。作为保禄的私人医生和友伴,在福传的途径中,路加必然用医药照料过各地的基督徒。
    所以有医疗条件的基督徒都不可放弃治疗,带着信心去医治,相信天主会通过这样的方法来治愈,同时也要坚持祈祷,治疗与祈祷并行期待疾病的痊愈。没有医疗条件的基督徒或人无法治愈的顽症,可以适当用药,满怀信心地祈祷,也可以禁食祈祷,求天主医治,因为在人无能为力时,天主就开始彰显他的大能。然而,也很有可能,我们身体的疾病现在不会完全被医治。但即使如此,我们仍然相信:在将来天主必然会完全地医治我们,有一天我们必然会经历到完全健康的身体,不再有悲哀疼痛、不再有疾病死亡。因此我们可以说:天主他的确是医治了我们的一切疾病,因为这一切都是天主在耶稣基督里已经应许,且将要完全成就的事。

天主自会有最好的照顾

    耶稣来到伯多禄家里,为伯多禄的岳母治好病后,《玛窦福音》强调说:“他承受我们的脆弱,担荷了我们的疾病。”(玛8:17)也就是说,因为耶稣已经为我们受鞭打,所以我们的疾病能得到天主的医治;因为耶稣已经为我们牺牲了他自己,且是死在最羞辱的十字架上,所以我们的生命能脱离罪的辖制、能与天主和好。但我们常常忽略耶稣在受鞭打中付出极大的代价,来医治我们的疾病。疾病的代价是“受苦”,我们原本应该为自己的疾病而承受痛苦,然而耶稣却愿意替我们承担我们原本要付出的受苦代价,为的是要使我们的疾病得到医治。因为他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因为他的牺牲,我们得到永生。
    因此在耶稣的受苦中,我们可以找到安慰与力量,使我们能去面对现在的疾病与苦难。让我们定睛在十字架主耶稣的身上,就不会仅仅担忧着自己的疾病。而是在疾病中,更多地思念主耶稣的受难、纪念主的恩典与慈爱、牢记主的应许与盼望。在疾苦中像纤弱多病的圣女小德兰一样在灵心小路上走出一条完全信赖天主的路途。
    明白经验了生病苦楚的人,才更能更好地去安慰那些正在疾病中受苦的人。健康的人是很难去安慰那些生病的人。耶稣之所以能够安慰我们,是因为耶稣的肉身也曾经历过极大的痛苦,所以他知道我们在疾病中的痛苦,也知道该如何安慰我们。因为很多人都是在遇到疾病或困难时,才进到教会,才决定要信耶稣。也有很多的基督徒是在遇到疾病或困难时,才开始认真地读经、祈祷,才开始积极地参与信仰生活及教会的各种爱心服务。因此从信仰或灵修的角度来说,疾病对我们的生命是有好处的。
    总之,不论健康或生病,我们都是属于基督的人,我们都为基督而活。基督徒不是活在顺境中的天主子民,而是活在应许中的天主子民。基督徒不但对现在有盼望,更是要对将来有盼望。主耶稣基督没有应许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苦难与疾病;但他应许我们在苦难与疾病中会有平安,并且应许我们在将来,不再有苦难与疾病。正是这个应许,我们可以更有力量去面对现在的苦难与疾病,因为,我们坚信天主对我们自会有最好的照顾。

本文标题:基督徒如何正确看待疾病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