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一声召唤 一生跟随

—— 一位本堂司铎的圣召分享

2022-09-21 09:51:37 作者:朱秀郁神父(朱梅芬修女 译;朱杰神父 审校) 来源:信德网

我青年时期,一天晚上正准备睡觉时突然感到天主的召唤。当时的我满怀恐惧, 甚至浑身发抖,但那时那刻的心情与感受至今依然跟随着我,从未离去。

我在苦闷与困扰中思索着:“我能做神父吗?配做神父吗?”当然,我也清楚地知道一个不争的事实——有许许多多被遗弃的人正在痛苦中生活,并且,他们就在我周围。与此同时,我却拥有一份喜悦,那是源于认识耶稣基督就如获得埋在田里的至宝一般的喜悦。后来,我就高兴地回应了主的召唤,正式踏上一个全新的生命之路。这是我做神父的原动力。

开始时, 我做了副本堂。能力很弱的我,能够尽好堂区司铎的本分完全依靠圣召的原动力。在堂区服务期间,我遇到了很多贫穷的青年劳动者,尤其是来自传统农业家庭的最后一代人。

除此之外,四年期间,我还做了监狱管教所的指导神师。我的责任主要是灵性层面的,如帮助被判死刑的囚犯在执刑前做一些心灵准备。那期间,我内心的痛苦是无法表达的。因着生命之主的持续召唤与保护,我方才走过了那段苦涩的艰难之路。

后来,令我意想不到的是,我被派到法国去生活。我的视野逐步拓宽,开始面向世界。在法国,我认识到贫穷是世界性的事实;不但韩国有穷人,全世界各个地方都有无家可归、无依无靠、被人遗弃的穷人与弱小者。

再后来,我又奉命从事修院陶成及神职人员的继续教育等工作。又过了不久,令我极为惊奇的是,天主竟然用我——一个对中国话一窍不通的人,到中国大陆参与修士培育与修院陶成的重要任务,以及为中国神职人员的继续教育提供服务与支援的神圣事业。在近二十五年的时间里,天主让我在韩中两国间往返不断、穿行无阻之中去回应天主的召唤,成就教会的事业。

从十五年前开始,也就是2006年,我前后又在五个堂区开展福传牧灵,善尽本堂神父的本分。五个堂区分别是道林洞、秃山一洞、 始兴洞、大方洞、登村三洞。(在韩语中,“洞”等同于中文的“村”“社区”。——译者注)作为牧者,为教友服务,为团体注入生命活力确实是一大喜乐。同时,我也有着“产痛”,就如主耶稣在若望福音中所使用的比喻一样(若16:21),在司铎生涯中,苦与乐、冷与暖、悲与喜总是交加而来。为现在服务登村三洞堂区而言,我又一次注定要领受主的恩典与召唤。

在福音中,彻夜捕鱼而一无所得的伯多禄在听到耶稣的指示后,开始划向深处,撒网捕鱼,得到极大的惊喜 (参路5:4)。这几天,我常常默想马尔谷福音1:17中所记录的耶稣的邀请:“来跟随我!”我慢慢意识到这些经文背后的深意,认识到耶稣基督此时此刻就在召唤我,而我却需要再一次抛弃一切,选择跟随;以爱还爱,回应召叫,奉献一生(参若21:19)。

在回应上主的召唤时,我的经验就像路加福音所报道的那位需要用床抬来的患瘫痪症的人一样(路 5:17-26)。人们用小床把我抬起, 把我抬上房顶,掀开瓦片,从屋顶中间把床慢慢放下,直到停在耶稣面前,耶稣一见他们的信德就动了怜悯的心,遂治好了病人,那位病人就是我自己。

在此,我又想起三位东方贤士寻找圣婴耶稣的福音片段。在他们不知何去何从的那一刻,黑夜中有星光出现,引导他们。就像贤士们一样,在我迷茫与踌躇时,我就在教会内遇到了主教、铎兄铎弟、修士修女、教友们。他们帮助我,支持我,就如黑夜中给东方贤士指路的明星一样。我怎能不由衷地感谢大家呢?!

我幼年时,不愿去圣堂。每次进堂,我总是一边抗拒妈妈,一边又质问:“天主在哪儿呀?”近来,我时常回想当时的场景,从某一角度来看,我几乎是一生都继续不断地寻求儿时问题背后的答案:人是有限的受造物,怎能认识无限的造物主呢?然而,天主却通过我的一生,时时刻刻都在回答着我内心深处的那个疑问。简言之,我信耶稣基督,我信全能的天主父,我信三位一体的真天主,我信慈母般的圣而公教会。

这些天,我也常常想起已是七十五岁的长者亚巴郎。在听到主对他的召唤,“起来!走!”之后,他马上起身,毫不犹豫地舍弃了安定的生活与舒适的环境,随着主的召唤,起身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因着亚巴郎,人类也拥有了走上救恩道路的可能性。

请各位继续为我的无力祈祷!

感谢天主!谢谢各位!

后记:这是我的老师朱梅芬修女委托我整理的一份司铎生活的见证分享。朱秀郁神父来自韩国,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至本世纪初,常来中国大陆做客座教授,尤其是在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全国修院)主持培训、授课,他的部分课程内容收录在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在1999年编辑出版的《“梵二”基本精神》一书。本篇分享是朱神父在2021年8月9日(常年期第二十二主日)所做的见证记录。——朱杰神父

朱神父的部分课程内容收录在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在1999年编辑出版的《“梵二”基本精神》一书

本文标题:一声召唤 一生跟随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