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善度炼灵月,救助炼灵,也效法玛尔定照顾隐藏在弱小者身上的主!


2022-11-10 12:58:58 作者:叶声 来源:信德网

11月是一年一度的炼灵月,也是教会礼仪年的最后一个月。该月充满末世色彩的读经内容旨在提醒大家应重视及反省我们人生的终末。炼灵月首日是诸圣节,教会要我们纪念所有获享永生的圣者,包括我们在天上的亲朋及所有没有姓名的圣者。次日(11月2日)是追思已亡,当天每位神长可以为亡者献祭三台,其中一台的意向是为纪念所有炼灵。其实在每年的11月,我们无论庆祝诸圣节,还是追思已亡,主题均与死亡和永生及救助炼灵有关。作为信友,大家自然都相信死亡和永生的信仰,这无需讨论。不过,在炼灵月救助炼灵的途径和实践及我们的得救,值得通过主的教导反思默想。为善度炼灵月,11月上旬纪念的圣玛尔定也是值得我们效法的榜样。

按照教会传统及规定,在追思已亡节及整个炼灵月,大家有本分帮助炼灵。传统上大家都是为炼灵献祭、献弥撒、祈祷、做补赎、行爱德。圣座圣赦院还颁发全大赦,即在炼灵月头8天(或延长到月底)凡去教堂或墓地等规定场所念规定经文者,就可以为炼灵获得全大赦,献给无法自救的炼灵,助其早日脱离炼狱,进入永生。

于是,进入炼灵月,为满全各自的本分,神长们开始为亡者献祭;教友们则纷纷为已亡父母亲友恩人及众炼灵奉献弥撒,去墓地祭扫追思。炼灵月已过去了三分之一,我们不妨回头看看,我们关心的大多数是已亡的亲人?还是众炼灵?尤其无依无靠、无人关注的炼灵?我们是否常常疏忽了隐藏在穷人身上的主耶稣?在救助炼灵的途径上,除了重视献祭和奉献及大赦等热心神功之外,我们是否通过牢记和践行了主耶稣在追思已亡节的第一台读经中有关最后审判的标准之教导?

玛窦在这篇信息中描述了最后审判时的情景,主耶稣以六类急需帮助者(饥饿者、口渴者、作客者、赤身露体者、患病者及在监者)来代表人类所有的困境及痛苦,并清楚地指出了人们因两种截然不同的回应态度行为所带来的震惊结果。

当我们大多数人热衷于通过虔诚祈祷、献祭、大赦及克苦来帮助炼灵时,教宗方济各在今年11月2日的追思已亡节的礼仪上结合这篇读经指出,让人“惊讶”的是“至高者似乎临在于最弱小者身上。住在天乡的那位,常居住在人世间最不起眼的那群人当中。”

从追思已亡节的第一台礼仪读经信息及教宗的反省,耶稣的两句话日后是否会让我们很多人因今天的疏忽、慢待、迟钝而震惊,甚至后悔不已?

最后审判切记

义人的惊异:

“主啊!我们什么时候见了你饥饿而供养了你,或口渴而给了你喝的?我们什么时候见了你作客,而收留了你,或赤身露体而给了你穿的?我们什么时候见你患病,或在监里而来探望过你?”(Mt 25:37-39)

恶人也惊异:

“……没有为你效劳?”(Mt 25:44)

主的答复:

“凡你们对我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个所做的,就是对我做的。”(Mt 25:40)

“凡你们没有给这些最小中的一个做的,便是没有给我做。”(Mt 25:45)

在炼灵月及平日,我们的确需要默想:在公开审判时,主没有提及献祭、虔诚、大赦、克苦,但唯一明确强调的是对有急需的弱小者的回应态度及行动。我是否经常疏忽慢待了隐藏在弱小者身上的主?其实,能明智发现并立即对其急需做出回应才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也是我们更有效救助炼灵及保证自己及我们的亲朋获得永生的更稳妥途径。

玛尔定【割袍赠丐】的故事

相传,圣玛尔定早年从军,望教期间发生了一件改变其命运的事件。有一年寒冬,他在法国高卢一个城门口遇到了一名赤身露体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乞丐。玛尔定立即动了怜悯之心。因为没有其他衣物,玛尔定随即将其身上袍子用剑割下一半赠予这名乞丐。是夜,玛尔定在梦中看到身裹一半袍子的主耶稣显现并对他说道:“玛尔定,你虽然只是一位望教者,但也把一半袍子分给了我。”

这为玛尔定铺平了皈依之路。他退役后开始了隐修生活,后来被任命为法国都尔的主教,公元397年11月11日安逝,后成为法国的主保圣人。


法兰克福:割袍赠丐的圣玛尔定雕像


小知识:玛尔定之名

玛尔定(Saint Martin of Tours,AD316—397.11.11.)亦译名“马丁”或马田(圣公会)。16世纪,马丁路德亦取其名字。

令人欣慰的是,不但在炼灵月,很多朋友没有忘记无依无靠的炼灵,而且还有很多朋友及不同团体(如各地的女修会、堂区善会及圣艾智德等)在平日也都一直没有疏忽关心照顾隐藏在弱小者身上的主耶稣。他们以不同方式在街道、车站、桥洞等公共场所,在一些弱小者简陋的家中,在服务场所,不断为其送去主的爱、团体的关心。在初冬的寒冷季节,这些爱心传递善功不但让社会充满了温情,也让每一位参与者及其家庭获得了祝福。同时,一如主所应许的,相信这些爱德行为不但是大家获得永生的保证,也可以有效地帮助炼灵早日脱离炼苦,同获永生。

本文标题:善度炼灵月,救助炼灵,也效法玛尔定照顾隐藏在弱小者身上的主!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