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纠正:今日(7月29日)纪念的伯达尼的玛利亚不是本月22日庆祝的玛大肋纳


2023-07-29 19:57:41 作者:叶声 来源:信德网

昔日7月29日大公教会只纪念圣玛尔大,但自去年(2021年)开始,也在这一天一同纪念圣玛尔大的妹妹及兄长:伯达尼的玛利亚和拉匝禄。

昔日,西方拉丁礼的大公教会一度将7月22日庆祝的玛大肋纳(德莲)等同伯达尼的玛利亚,即圣玛尔大(圣曼德)和拉匝禄的妹妹玛利亚。如,今日两岸的日课经本和弥撒经书上均还是这样介绍:



“聖曼德是德蓮(瑪大肋納)與拉匝祿的姐姐……” 

(参见下面的《每日颂祷》《感恩祭典》繁体版本截图)。


每日礼赞:“圣曼德是德莲(玛大肋纳)与拉匝禄的姐姐……(参见《每日礼赞》简体版截图)

感恩祭典:“圣玛尔大是玛达肋纳与拉匝禄的姐姐……”(参见《感恩祭典》简体版截图)


换言之,两岸的日课经(《每日礼赞》《每日诵读》)和弥撒经书(《感恩祭典》)均将玛大肋纳(德莲)当成了伯达尼的玛尔大和拉匝禄的妹妹。事实上,玛利亚•玛大肋纳和伯达尼的玛利亚不但不是同一个人,而且,无论前者玛利亚•玛大肋纳,还是后者伯达尼的玛利亚也都不是圣史路加笔下的那位在某城一位法利赛人家中为主敷抹香液的“罪妇”(七章36节至50节)。当然,按照圣史若望的记载,在伯达尼附近的癞病人西满家中为主敷抹香液的妇女是玛尔大和拉匝禄的妹妹——伯达尼的玛利亚。

两位圣妇的新老译名

“玛尔大”的新旧译名

传统老译名“玛尔大”的新译名为“曼德”(Martha)。


玛大肋纳的新旧译名

传统老译名“玛大肋纳”的新译名为“德莲”。其传统全名为:玛丽亚•玛大肋纳(Mary Magdalene),简称:玛大肋纳。(有时亦译:玛达肋纳。)


显然,两岸简繁体版无论《每日礼赞》《每日诵读》还是《感恩祭典》中对今天(7月29日)纪念日的第一句介绍(“玛尔大是玛大肋纳与拉匝禄的姐姐”)是不正确的。可惜,两岸教会至今没有修订该日的介绍内容。尤其,内地简体版近年再版时也没有注意到这个情况的变化。

繁体版《每日诵读》(上)和《感恩祭典》(7月29日的)截图

简体字《每日礼赞》(上)和《感恩祭典》(下)(7月29日的)截图

值得一提的是,1975年的英文版版的弥撒经书中没有有关玛尔大的介绍,但《每日礼赞》和《每日诵读》中对中对今天(7月29日)纪念日的第一句介绍只是:“Saint Martha was a sister of Mary and Lazarus.”(圣玛尔达是玛利亚和拉匝禄的姊妹。)这种简单的介绍为中文简繁版本日后更新时可以作为参考。

将玛利亚•玛大肋纳的纪念日提升为庆日:

公元591年,教宗额我略一世在其讲道中曾指出,以香液为主耶稣洗脚的匿名罪妇是玛利亚•玛大肋纳,导致人们又将玛利亚•玛大肋纳描写为一位妓女。当代作家丹·布朗在《达·芬奇密码》中,甚至将玛利亚•玛大肋纳描写为耶稣的妻子…… 这些都是不正确的和严重错误的描述。

2010年12月13日,耶路撒冷教会与与罗马的宗徒之后宗座大学在圣地耶路撒冷圣母中心合作以“玛达肋纳的奥迹”为主题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探讨玛利亚•玛大肋的形象及贡献。

作为曾站在师傅十字架下的陪伴者之一,玛利亚•玛大肋纳的真实身份是有记录可查到的第一位目击主复活并最早将该消息告诉门徒的证人。忠心耿耿的玛利亚•玛大肋纳很可能也是陪同耶稣的母亲圣母玛利亚进入坟墓下葬老师,而后黎明在为老师上坟时,她又最早看到了“空坟墓”,并向宗徒们及时报告了这些情况以及她与复活的老师相遇的情形……

1969年,大公教会声明强调:圣玛利亚·玛达肋纳既不是那个为主耶稣洗脚的罪妇,也不是伯达尼的玛利亚。2016年6月10日,圣座礼仪及圣事部将圣玛利亚·玛达肋纳的纪念日提升为和普通宗徒们一样的庆日来庆祝。这显然是大公教会对其历史功绩和意义的肯定及接纳。

同时重视纪念伯达尼的玛利亚及拉匝禄:

拉丁礼教会传统上对伯达尼的玛利亚的身份不确定;她是基督复活后向她显现的玛利亚•玛大肋纳,或是玛尔大的妹妹,又或是那位获得主赦免罪过的罪妇呢?这些疑问曾导致大公教会在7月29日只纪念玛尔大一人。

经过多年的研究,伯达尼的玛利亚的疑问在近代终于获得解决:伯达尼的圣玛利亚不是那位“罪妇”。与此同时,圣玛尔大、圣玛利亚及圣拉匝禄的卓越历史贡献越来越得到认可:接待主耶稣进到他们家中、用心聆听、相信主就是复活及生命。

为此,2021年1月26日,圣座礼仪及圣事部公布“在罗马通用日历中纪念圣玛尔大、圣玛利亚及圣拉匝禄法令“(Prot. N. 35/21)换言之,大公教会每年的7月29日为”圣玛尔大、圣玛利亚及圣拉匝禄“纪念日。

本文标题:纠正:今日(7月29日)纪念的伯达尼的玛利亚不是本月22日庆祝的玛大肋纳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