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宗教信仰与构建和谐社会


2007-03-05 10:26:27 作者:一民 来源:信德报(第294期)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宏伟的系统工程,牵涉到当今社会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方方面面。而宗教信仰将是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没有宗教信仰的提升和帮助,和谐社会的目标将难以达到。美国文化史和宗教史学家克里斯多夫.道森认为:“伟大的宗教是伟大的文明赖以建立的基础。”就充分地表达了这一真谛。 
    和谐社会至少包括三方面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三方面和谐的主体都是人,即对别人,对自己,对社会的和谐。据《中国宗教研究年鉴》近年来的统计,当今世界65亿人口中,信仰宗教的人数占80%以上。这一统计数字验证了18世纪英国政治家埃德蒙.柏克(Edmund Burke)的论断,人类从本性上是一种宗教性的动物,不但穷人需要宗教加以慰藉,富人也需要宗教给予精神上的满足。宗教的追求是:仁爱、慈善、和谐等。 
    基督宗教通过博爱来阐述和谐。其道德的核心是爱。要求信徒上爱天主下爱世人,博爱忍辱,荣主益人,福传救灵,修德成圣。
    佛教通过慈悲来阐述和谐:“慈悲济世”、“慈悲为怀乃人之性海”,要求信徒爱国、爱教,爱社会和人民,造福社会。 
    伊斯兰教通过提倡教徒要行善止恶、施舍济贫等来阐述和谐。认为世间的一切都是由安拉预先安排好的,任何人都不能变更,唯有顺从和忍耐才符合真主的意愿。
    道教讲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的是自然和自由的生活方式。道教以“道”为核心教理,教导人们修行“道”一样的品德,度己度人。 
    儒教通过提倡仁爱来推动和谐:“仁者爱仁”,“仁、义、礼、智、信”。儒教的基本教义是敬天,奉祖,仁义,崇礼,性善。儒教关注的是现实人生,讲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实践。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各主要宗教除了要求信仰的神有不同外,其基本教义大体一致,都要求信徒把仁爱、慈善、和谐,作为最高价值准则,作为精神追求。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良好的社会治安作保证。虽不敢奢望“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但至少也要使百姓过日子有安全感,白天上班不耽心家中被撬,走在街不耽心挎包被抢,进商店购物不耽心钱包被偷…… 
    古往今来的明智的统治者深知信仰丧失、道德危机对民族、对国家之害,因为没有理想和信仰的人,很难成为高素质的国民;没有道德正义感的民族和国家是颓废沉沦的民族和国家,是不可能实现本民族的伟大复兴。 
    宗教信仰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又是国家竞争优势中的软实力。宗教信仰是促进和谐社会成长的软实力,更是促进民族、国家和平崛起的的软实力。 
    既然如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应该发挥宗教信仰的力量,将其做为教化民心,促使国家长治久安,为民谋福祉的良策。 
    (摘自“天主教网站”本文有删改

本文标题:宗教信仰与构建和谐社会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