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在北京过圣诞


2007-12-21 09:51:15 作者:周培蓉 来源:信德报(第323期)

    2005年的11月初,侄女接我到北京时对我说:“这里名胜很多,你没事就到各处去游玩。”可我最关心的是哪里有天主堂。当我得知王府井有天主堂时就乘公交车去寻找。我坐在车内向两边观望,过了两站路就发现有一处房屋的造型很像天主堂的房子。我赶紧在那一站下车询问,果然那些房子的后面就是天主堂。我高兴极了。
    我每天早晨5点半钟起床洗漱后,从灵通观到巴士站大约要走一里路,再乘公交车到东郊民巷天主堂参与第一台弥撒。北京的风比较大,到了12月份,那早晨的寒风真有点刺骨,我用厚围巾包着头和脸,可是那风刀霜剑仍将身子和耳朵刺的很痛。于是我在那风大的地方便转身退着走,倒退着也仍不放慢轻快的脚步。真想不到我这个50年前就被所有的医生宣布"没救了"的重病人,现在活的像个顽童似的。心里充满了对天主的感激和欢乐。
    每天早晨的弥撒结束后就和那里的主内兄弟姐妹们一起分享或练习圣歌。教我们唱圣歌的李老师说他前夕弥撒结束后就要到王府井天主堂去参与子夜弥撒。我很想去,就请他顺便帮我领了两张子夜弥撒的进堂券。
    平安夜正逢周末,街上的车辆特别多,我们到了东郊民巷天主堂时门外围了很多人,由于经堂的容量有限,教会负责人在门口询问每个人的圣名,回答不好就不能进堂。民警们为了安全,拿着仪器检查每个进堂的人。我们进入圣堂时已经连过道都站满了。虽然人很多,但弥撒仍进行得十分顺利。
    晚上9点半钟,我们步行到王府井天主堂,那里也有很多民警在外面维持秩序,因时间不到不能进堂。深夜虽然很冷,大家仍十分耐心地在外面等待。
    进堂的时间到了,人们很快就挤满了整个圣堂,其中也有好些教外青年和学生,一群可爱的小孩子打扮成小天使坐在祭台的旁边。不一会儿,圣诞的钟声在夜空中震响了,欢聚一堂的教友们用优美的颂歌迎接救世主的降生。
    弥撒中,神父生动地讲了天主为救我们人类,将受孕降生到世上作牺牲的道理,全堂的人都听的聚精会神的,神父刚结束演讲,全堂立即报以热烈的掌声。
    我从王府井天主堂回去休息时已是早晨3点钟了。可是我照常5点半钟起床去东郊民巷天主堂参与圣诞节第一台弥撒,我感到从未有过的兴奋。
    弥撒结束后,我本要回去准备行李,下午三点钟返回成都。当我还未走出圣堂就看见又有很多人进堂来,我不禁问道:"还有弥撒吗?"旁边一位教友回答说:"他们是韩国人,现在是韩国人的弥撒。"我一听,觉得机会难得,便立即返回圣堂,在后面找了个位子待在那儿。
    我看到每个进堂的人都在门外桌子上拿一份歌单和一个白色的大信封,信封面上印有一束鲜艳的玫瑰花。我怎么也不明白他们拿信封来做什么。有些人还带来了乐器,有个人还挂了一个大羊皮鼓,他们用各种乐器来赞美天主。
    虽然我听不懂他们的语言,可是我能领会那意义相同的弥撒,其中还有两首曲调完全相同的圣歌,在奉献礼品时,有好几个身穿白色大褂的人分别站在经堂的前面和中间部分,每个人的胸前抱一个套上洁白布单的筐子。教友们将钱装在那雪白、美丽的信封里,再交到筐子里去。我终于明白了他们进堂时拿那信封的用意,原来他们是把对天主的感恩之情和无限的热爱装在那美丽的信封里寄给天主的。他们对天主是多么的崇敬!
    我默默地看着这些不同国籍、不同语言的弥撒,想到了耶稣的那些宗徒和圣人圣女们在那交通及通讯不便、语言不同等等不利的情况下,不顾一切地远渡万里重洋,走遍万水千山,不知有多么的艰辛才将天主的福音传遍了全世界的每个角落,直到现在年复一年地普天同庆这神圣的圣诞节。
    下午三点钟,我在心里告别了北京的主内兄弟姐妹们,怀着无限的感慨和美好的回忆踏上了返回成都的归途。

本文标题:在北京过圣诞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